中国历史

箭在弦上的初中历史知识点必背物品典故

箭在弦上的故事:

在中国历史的三国时期,东汉末年,北方出现了许多强大的军阀,他们争夺土地和权力,这个时代充满了战争和动荡。在这些军阀中,有一个名叫袁绍,他手下有一位非常有才华的大臣陈琳。

有一天,袁绍命令陈琳写一封檄文(一种用来传达军事命令或表达政治立场的正式信件),目的是为了声讨曹操,因为曹操的势力越来越大,对袁绍构成威胁。陈琳接受任务后,就迅速地完成了一篇名为《为袁绍檄豫州》的檄文。这篇文章不仅批评了曹操本人,还连累他的祖宗三代受辱。

当这份檄文送到曹操那里时,他正在生病发烧,但一读完这篇文章,就感觉自己的头痛症状消失了。他虽然对被如此侮辱感到愤怒,但也深感佩服陈琳的才华。最终,曹操没有杀死陈琳,而是让他成为自己的一员。

后来,在一次战斗中, 袁绍失败,被迫投降给曹操。面对过去曾经攻击自己的敌人,现在却要向对方请罪,情形十分尴尬。当曹操问起为什么要骂自己祖宗三代的时候,陳琳解释说,当时他只是遵从命令,没有其他选择,就像箭已经搭在弓上,不得不射出一样。这番解释让曹操理解并原谅了陈琳,并且继续留用他作为自己的官员。

这个故事流传下来,用“箭在弦上”这个成语比喻事情到了不可避免的地步,一种紧张、危急的情境即将爆发。此外,它还常与“不得不发”一起使用,以形容情况紧迫必须采取行动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