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

箭在弦上的中国历史朝代顺序简图物品上绘制成形

箭在弦上的故事源自中国历史的三国时期。东汉末年,全国分裂为多个军阀势力,其中袁绍和曹操是两大对手。袁绍为了击败曹操,命其文笔高超的大才子陈琳写一篇檄文来声讨曹操。

陈琳立即拿起笔,在短时间内撰写出了名为《为袁绍檄豫州》的文章。这篇文章不仅列举了曹操的罪状,还辱骂了他的祖宗三代。文章如此生动精彩,以至于当时正患头风的曹操看到后,不仅头痛顿消,而且毛骨悚然,感到冷汗直流。

后来冀州城被攻破,陈琳被捕见到了曹操。曹操质问他为什么要在檄文中辱及自己的祖宗三代?陈琳回答说:“箭在弓上,不得不发。”意思是,他不得不按照袁绍的命令行事,就像箭已经搭上弓上了,只能射出一样。在场的人劝说曹操杀掉陈琳,但由于他深受这位才华横溢的人物吸引,最终决定赦免他,让他成为自己的一名从事人员。

这个成语“箭在弦上”最初用来形容事情已经到了必须采取行动的时候,如同箭已搭上弓而无法回撤一样。但随着时间发展,它也常与“不得不发”一起使用,用以比喻形势紧迫,一触即发的情况。此外,这个成语还体现了人处于某种不可抗拒的情境下,无奈之下的选择或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