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

唐肃宗第七位唐朝皇帝

唐肃宗简介

唐肃宗李亨(711年2月21日-762年5月16日),初名李嗣升,又名李浚、李玙、李绍,唐玄宗李隆基第三子,母为元献皇后杨氏,唐朝第七位皇帝,也是第一个在京师以外登基再进入长安的皇帝。至德元载(756年)至宝应元年(762年)在位。

早年的经历

出生于京都长安东宫之别殿,初名李嗣升。其生母杨知庆出身于弘农杨氏,是关陇地区的名门望族。在他出生的前一年(710年)八月,其父与杨氏成婚前几天,他担心太平公主会借题发挥,将他扼杀于母腹之中,但最终没有施行。

成长过程

开元十五年(727年),被封为陕王。开元二十六年(738年),被立为太子。当时寿王李瑁的生母武惠妃最受玄宗恩宠,但因六月庚子,被推上前台的那一刻起, 李亨就被显而易见的威胁所包围。他虽然心情抑郁,却是此后一生生活道路上最为安定的一个时期。这期间,对册立皇太子的资本颇为知悉,因此对他也没有什么不放心。

风波迭起

天宝五载(746年)的正月十五日,在市井之中与韦坚相见,这次偶遇引发了一系列连锁反应,最终导致韦坚被贬,并牵连了许多人。为了逃脱自己与 韦坚之间的干系,太子请求玄宗准许他们离婚,以表明“不以亲废法”。玄宗听任他们离婚,并断绝了关系。

权力斗争

天宝十一载(752 年),宰相柳奢和其他官员开始反抗宰相杨国忠,他们希望通过这次政变来巩固自己的地位并打击敌对势力。但就在他们准备采取行动的时候,他们突然发现大将郭英杰已经背叛了他们,与另一派势力结盟,这使得政变计划彻底失败,最终柳奢等人遭到了惩罚,而郭英杰则因为背叛而受到重罚。

即位与统治

755 年,由於安史之乱爆發,當時為河北道都護府節度使、朔方軍節度使兼領河東軍節度使的田承嗣與張守義聯合擁兵自立,並攻破長安,使得唐朝陷入危機。在這個危急時刻,上書言事的人們請求將權力交給已經在靈武稱帝並準備對抗叛軍的梁崇义。但最終選擇的是他的弟弟,即後來成為唐代最後一位皇帝的唐德宗 Лі昂弈。而不是梁崇義或其他可能繼承者如敬晖或侯希逸等人的支持,這些人都是当时有实力的将领或者政治人物,有着一定的地盘和军队支持。此外还有很多其他候选者,比如张建封,但是他們都沒有得到廣泛支持或成功建立實質性的政權,因為他們缺乏足夠強大的軍隊支撐,或許無法有效抵禦那些各路割據勢力的挑戰,也無法控制全國各地的情況。所以最終選擇的是由於權利較小且偏遠位置,所以能夠獲得更多支持和協助的人物,即後來成為唐代最後一位皇帝的 唐德宗 李昂弈。他通過改善政府效率、改革税收制度以及加强中央集权来恢复国家秩序并稳定军队,从而逐渐恢复了帝国的大部分领土并结束了内战状态。不过,他死后不久,不幸发生了一场新的混乱,因为他的继承者们又重新引发了内战,加速了帝国衰落的一个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