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揭秘中国文明起源世界历史免费阅读之旅5
在中国文明的源起之地,近年来一系列考古发现如同星辰般璀璨,映照出中华文明的辉煌。从中原地区到长城南北、太湖流域、山东半岛、四川盆地及岭南,每个地点都涌现出距今四五千年的遗址,这些遗址如同时间机器,将历史推进到了公元前3000年的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这是禹贡“九州”的考古学研究,邵望平先生所述。
禹贡“九州”中的记载,是对当时人文地理区系的一种描述,而非实录。《尚书·禹贡》的成书年代有多种说法,但考古发现表明,它们的知识水平远未达到战国时期的地理探索深度。然而,《禹贡》中的记载与山东地区的考古资料相符,有助于我们理解当时社会经济状况和文化交流。
尧、舜、禹时代的战争,对苗蛮部族的征服,不仅标志着国家形成过程的一大转折,也预示着奴隶制社会的兴起。这些战争促进了文化交流与社会发展,最终构成了中国三代文明共同背景。在这过程中,华夏集团与苗蛮集团之间发生了军事兼并战争,最终以北方联盟胜利而结束,这场战争不仅改变了民族格局,还开启了奴隶制国家机器初步建立。
通过对我国原始氏族公社到奴隶制国家过渡问题进行分析,我们可以看出,这一转变并非简单易行,而是一系列复杂历史事件和社会结构变化的结果。传说中的黄帝时代至尧舜时期虽然显示出了氏族制度解体迹象,但仍未进入早期国家阶段。我国早期奴隶制国家创立者,并非实行世袭制的人物,而是具有部落联盟最后一个军事统治者身份且拥有驾驭社会力量的人物——禹。
炎帝和黄帝,他们是中国历史上最早也是最具影响力的两位人物。如果我们希望在研究他们的时候取得突破,我们必须改进传统研究方法,将人类学、民俗学、考古学以及史学等多个领域结合起来进行综合性研究。不应将他们视为纯粹神话人物或抹杀其历史功绩,而应该把他们看作那个时代群体中的代表人物,或视为中华民族伟大的祖先。在农业文化基础上奠定的中华民族,使得中国历史稳步发展,因此称炎帝和黄帝为中华民族祖先并不为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