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十大被国人冤枉的名人
随着历史长河的不断前行,许多都在人云亦云中变了味。那些被你唾骂多年的历史人物中,背着怎样的一个黑锅在地底沉睡?
NO.10李鸿章——替罪羔羊,枉背满清黑锅
满清的卖只有一个,那就是掌握满清实际权力的西太后。在清朝,特别是在西太后时代,连光绪皇帝都得听太后的,何况一个当北洋大臣的李鸿章。
李鸿章冤,所以尽管当时就有全体军机大臣为其喊冤,集体上奏:“中国之败全由不西化之故,非鸿章之过”,但总要有人承担责任吧?朝廷岂可将矛头指向自己,岂可轻易引火烧身?所以,那个帽子也只有给他戴上了。
李鸿章签完《马关条约》就被革了职,1900年,他躺在病榻上吐着血还在与洋人争辩周旋。
1901年他代表大清国与11列强签完《辛丑条约》后,再次大口大口地。他死前一小时,公使的还站在他躺着的床头面前逼迫他,其时李鸿章已经是口不能言,唯有眼中不停的流着泪。李鸿章给朝廷遗折中说“切盼”大清国“举行新政,力图自强”的愿望,并提醒朝廷“一国生事,多国构煽”,要警惕列强对中国存在“野心”。
史实相悖指数:★★
世人误解指数:★★
综合评定指数:★★
NO.9 李道宗——王朝基石,惨变猥琐小人
李道宗(600年-653年)字承范,唐宗室,始封任城郡王,18岁从秦王李世民征战刘武周,参加了唐初全国统一战争、唐对厥、对吐谷浑、对薛延陀、对高丽的历次对外战争,功勋卓越、影响深远。
道宗虽贵为皇室,但礼贤下士、勤奋读书、生活俭朴、品德高尚,又极富谋略眼光、善于谋划、作战勇敢、身先士卒,一生百战未有所失,同河间王李孝恭并称当代英杰,受世人所敬仰,实为中国历史上一代名将。
小说《薛家将》把他描述成一个反面人物是不符历史事实了,是对李道宗将军的污蔑,在此必须指出,因此读者要分情历史同文学,不要委曲历史名人还原历史人物原貌。
史实相悖指数:★★★
世人误解指数:★★★
综合评定指数:★★★
NO.8苏定方——军功显赫,何来奸诈之说
说起这个苏定方,老一辈的人都会想到著名的武生戏《罗成叫关》里那个动不动就奸笑的白脸大胡子。
在《说唐》和《隋唐演义》里,在窦建德旗下的时候,他设计害死了正面英雄罗艺、罗成父子,尤其是这个少年英武的帅哥罗成,是英雄秦琼的表弟,是天下第一武状元,又是唐军第一勇将,人气高得不得了,结果中了苏定方的圈套,万箭穿身,死得那个惨啊。
然而历史上真实的苏定方,其胆略真是绝伦超群。有人评价苏定方为唐高宗时期天下第一良将。苏定方一生中,为大唐破灭三个国家,都活捉了他们的君主,献给高宗。可以军功甚著。旧唐书评价它为“神略龛张”真是恰如其分。
史实相悖指数:★★★
世人误解指数:★★★★
综合评定指数:★★★☆
NO.7 潘仁美——大宋名将,竟变千古奸臣
历史上并没有潘仁美,其原型是潘美。明朝有本叫《杨家府演义》的书,在歌颂杨业一门忠烈的同时,把潘仁美写成了一个大奸大佞。
随着杨家将的故事在民间的广泛流传,潘仁美的形象也被破坏怠尽,怎么看都如那天下的乌鸦一般,横竖都成了黑的了。
潘仁美其实是北宋一名有着赫赫战功的开国名将,把他写成大奸大佞,实在很冤枉。
潘仁美当时乃河北大名人,军校出身,周世宗时,已经是一位颇有才干的年轻将领,周世宗征西北时,命他为永兴军(今陕西省西安市)护军。宋太祖赵匡胤未即位时,也对他格外信任。
登基时命潘美召集后周宰辅,晓以大义,使这些人对新朝俯首称臣,甚至连改朝换代的圣旨,也是由潘美晓谕天下的。
当时陕西军阀袁彦心怀异志,赵匡胤担心袁彦作乱,命潘美前往西北监其军,胆勇过人的潘美单骑入长安,迫使袁彦入朝,赵匡胤对潘美此举倍加赞赏。
979年,潘美北伐契丹,节节胜利,被封代国公。潘美南征北战,为宋王朝立下了赫赫战功,可与史称“良将第一”的曹彬相提并论。
史实相悖指数:★★★★
世人误解指数:★★★★
综合评定指数:★★★★
NO.6魏延——代良将,硬安脑后反骨
魏延字文长,是三国后期蜀国的第一虎将,他曾效命于荆州刘表,后来转投他处,在关羽攻城时,义斩太守,救下老将黄忠,成为蜀汉开国元勋的猛将。《三国演义》中的魏延却是一个被说成“脑后有反骨”的反贼。
魏延作为蜀国后五虎将时代的战将扛把子,却一直不受信赖,尤其以子午谷奇谋不被诸葛亮采纳最为后人惋惜(当然这个“子午谷奇谋”究竟可行性几何尚有争论) 即使是在那样的环境下,魏延依然奋勇向前,为蜀汉的北伐做出了不可磨灭的功勋。
至于魏延之死实乃与杨仪斗争的结果,与诸葛亮无关。魏延虽然才干出众,但他性格耿直,甚至有些刚愎自用,同僚们普遍对他敬而远之。许多人因接受不了魏延的这种性格,便处处让着他,更助长了魏延的这种脾气。
不过,蜀军中掌管后勤的官员杨仪却从不把魏延放在眼里。杨仪本性狷狭,为人奸诈。魏延一向看不起杨仪,而杨仪又偏偏与魏延对着干,这使魏延十分恼火,对杨仪恨之入骨。
久而久之,二人积怨很深,犹如水火。诸葛亮一死,杨仪就让费?去揣摩魏延的意图
这时的魏延却对形势做出了完全错误的判断,他天真地认为,诸葛亮活着时自己受到压制,才能得不到施展,现在诸葛亮既然已经不在了,那么也就轮到自己大展雄才,伐魏歼敌了。杨仪便上表朝廷,告魏延谋反。
事后魏延也觉得自己言辞不当,但有口难辩,也告杨仪谋反。一时间二人羽檄交驰于成都、汉中之间。
而后魏延自知谋反之罪已定,必死无疑,便一不做,二不休,挥军逆击杨仪主力。杨仪派王平出战。两军对垒,王平指着魏延大声质问:“诸葛丞相尸骨未寒,你们就要谋反吗?”
魏延手下将士也都认为魏延理亏,又知孤军难敌,便纷纷倒戈,一哄而散。魏延无奈,带着几个儿子向汉中逃去,途中被马岱追斩,死于非命。
魏延头颅被割下,作为礼物献给杨仪。杨仪起身将魏延头颅踩在脚下,咬牙切齿地:“狗奴才,还能再作恶吗?”在杨仪的授意下,魏延全家被满门抄斩,鸡犬不留。杨仪泄私愤之情,暴露无遗。
史实相悖指数:★★★★
世人误解指数:★★★★★
综合评定指数:★★★★☆
NO.5廖化——文武双全,岂是平庸之辈
中国有一句尽人皆知的俗语:“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比喻办事缺乏好手,让能力一般的人出来负责。
一句话盖棺论定,把廖化说成了一钱不值的平庸之辈:廖化这个人能力一般般,纯属“矬子里面拔将军”,任用他当先锋是没办法的办法。
实际情况是这个样子吗?曾看陈寿的《三国志》与罗贯中的《三国演义》,廖化不但不象成语中说的那样窝囊,而且他“高调精彩亮相,武艺无比高强,也曾千里走单骑,差点活捉司马懿”,是一位叱咤疆场的三国英雄。
廖化一生,先后跟着关羽、诸葛亮、姜维南征北战,屡立战功,以勇敢果断著称,最后官封至右车骑将军,假节,领并州刺史,封中乡侯。
在三国时就有“前有王、句,后有张、廖”之誉。王是王平,句是句扶,张为张翼,廖就是指的廖化。蜀国后期人才缺乏不假,但把廖化这样文武双全,有勇有谋的人才比喻成“平庸之辈”,只能是伯乐瞎了眼,岂不是历史上一桩冤案!
史实相悖指数:★★★★★
世人误解指数:★★★★★
综合评定指数:★★★★★
NO.4周瑜——雅量高致,反诬心胸狭小
因为一部“七分虚构、三分真实”的《三国演义》,周瑜让人家喻户哓。但人们所知晓的这个周瑜却与历史上真实的周瑜判若两人。
《三国演义》中的周瑜是一个风流倜傥、有些才干,但心胸狭窄,总想算计诸葛亮却总是搬起石头砸自已的脚的大都督,是一个性格暴躁,、军事才能远逊于诸葛亮的人最后被诸葛亮气死的人。是与“三气周瑜”、“赔了夫人又折兵”、“既生亮,何生瑜”这样一些典故相联系着。
而历史上真实的周瑜却是一个德才出众堪为中国古代男人楷模、洋溢着汉代风骨和中国古人崇尚的气节之美、慷慨之气、忠义之气的优秀男人,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一位军事奇才,是中国古代优秀男人的典范。
而据民间传说原来周瑜有两个儿子,大儿子周循颇有周瑜的风范,但周循死得很早。而周瑜的二儿子周胤因为言语触犯了孙权,被发配到了当时的庐陵郡(今江西吉安乌东)。
周胤到了庐陵郡,一度落魄不堪,被当地一个姓罗的老员外(也就是罗贯中祖先)收为女婿。
两家结为亲家后,代代相传,一直到元末明初,周家为周叙一代,罗家为罗贯中一代。“罗贯中每次科举考试都落榜,而周瑜后裔周叙却金榜题名,罗贯中心里非常不服气。后来罗贯中随父到山西太原一带经商盐业,常出没茶馆听三国戏曲。
当时的三国戏曲都是以刘姓为正统,后人就把周瑜的功劳转移到了诸葛亮的身上。罗贯中听在耳朵里,觉得有趣,就把平时听来的改编改编,写成了《三国演义》。
他不仅没给和自己有亲戚关系的周氏祖先周瑜平反,还进行了夸张创作来周瑜,以达到贬损和自己同时考科举的明代进士周叙的目的。”
史实相悖指数:★★★★★★
世人误解指数:★★★★★
综合评定指数:★★★★★
NO.3 登徒子——好色之名,竟因笨嘴拙舌
“登徒子”是好色之徒的代名词,但登徒子到底是谁,他究竟怎样好色,很多人都说不清楚。
登徒子是战国时期楚国国君楚襄王的大夫,是一位政府官员。楚襄王很宠幸辞赋作家、屈原的宋玉。
登徒子很嫉妒,就向楚襄王进谗言道:“宋玉虽然长得文雅英俊,但是老是喜欢发牢骚,又是一个好色之徒,希望大王为了您的名声着想,不要让他跟随您随便在后宫出入。”
楚襄王没想到在别人眼中,宋玉居然是一个好色之徒,于是回头来质问宋玉。宋玉不慌不忙地回答道:“臣不是好色之徒,相反,登徒子先生倒是地地道道的好色之徒。”
楚襄王一听来了兴趣,问道:“此话怎讲?”宋玉回答道:“天下的美女以楚国为最,楚国的美女以臣的家乡为最,臣家乡的美女以臣东边邻居家的女子为最。
这个东邻的美女,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搽粉则太白,涂胭脂则太红;眉如翠羽,肌如白雪;腰如束素(一束白色的生绢,比喻腰细),齿如含贝;嫣然一笑,惑阳城,迷下蔡。就是这样的倾城美女,因为爱慕臣,登上墙头偷偷瞄了臣三年,我至今都没有答应跟她拍拖。
登徒子先生就不一样了,他老婆长得蓬头卷耳,龅牙稀疏,弯腰驼背,身上又长满了疥疮和痔疮。就是这样一个奇丑无比的女人,登徒子居然还跟她生了五个子女!大王您仔细想一想,我俩到底谁是好色之徒?”
楚襄王一听,顿时晕了。宋玉虽然是诡辩,但是逻辑性极强——我宋玉美色在前连眼睛都不眨一眨,登徒子却连丑妻都爱得要死要活,登徒子难道不是真正的好色之徒吗?
这番混蛋逻辑居然说服了楚襄王,楚襄王继续宠幸宋玉,只是可怜了登徒子老先生,自从宋玉把和楚襄王的这段对话写成了著名的《登徒子好色赋》,登徒子从此就成了“好色之徒”的代名词。
史实相悖指数:★★★★★
世人误解指数:★★★★★★★
综合评定指数:★★★★★★
NO.2 陈世美——得罪小人,冤背千古骂名
“陈世美科考时,妻子含辛茹苦,对他恩重如山,高中状元后被仁宗招为驸马,从此便数典忘祖,休了结发妻子,享尽人间荣华富贵……于是他便成了中国男人忘恩负义的代表。”
世人皆骂陈世美并不是没有根据,可是,又有几个人了解陈世美幕后真正的故事呢?在中国的历史上,确实存在陈世美这样一个人。他出身在清朝时期的一个仕官家庭,成年后,便做了一名清正廉洁、大公无私、待人谦和的官员。
一日,朋友上门拜访,并希望寻得一官半职,陈世美爽快答应并帮助了这位朋友。很快这件事就在当地传开,于是同窗、好友、亲威纷纷上门寻求帮助,由于人数太多实在无法应付,陈世美便吩咐管家将这等人士统统拒之门外。
不久后,一位曾在科考时帮助了陈世美的同窗也来到了陈府,管家在不知名的情况下也将他扫地出门。
事后,他非常记恨陈世美,于是执笔将当时社会上发生的一些小人所为之事统统记于陈世美头上。后来此传记被一戏班子所得,于是把他改编成戏剧,在各地上演,于是便有了《秦香莲》——陈世美休妻之说。
世代相传后,陈世美的后代一直不服于这种说法,在传到第8代后,陈的子孙曾将这出戏的道具、人马掀了个底朝天,但都无济于事,陈世美还是背上了千古骂名!
史实相悖指数:★★★★★★★
世人误解指数:★★★★★★★
综合评定指数:★★★★★★★
NO1、刘禅——刘禅其实不昏庸!
刘禅,即蜀汉后主,字公嗣,小名阿斗。刘备之子,母亲是昭烈皇后甘氏,三国时期蜀汉第二位皇帝。幼年时多遭难,幸得大将赵云两次相救,刘备定益州后入蜀,蜀汉建立后被立为太子。
于公元223年继位为皇帝,在位四十年。期间拜诸葛亮为相父,并支持姜维北伐,在位后期宠信黄皓,致使蜀汉逐渐走向衰弱。
公元263年邓艾从阴平入,克绵竹,杀诸葛瞻父子,刘禅投降。蜀汉灭亡后,刘禅及一些蜀汉大臣被迁往洛阳居住,受封为安乐公,后在洛阳去世。
一般人认为刘禅是弱智,主要三个方面。
第一,刘禅亲政后信小人远君子。但是,古代有哪个皇帝身边没有几个小人呢?
第二,不战而降,但不能说他就是个混蛋,中国皇帝不战而降的很多。当时,他跟不肯投降的儿子说了一段话:“现在大臣都说要投降,你却仗血气之勇,想要让满城流血吗?”
诸葛亮挟少主以令蜀中欲称帝却无胆,刘禅正是利用诸葛亮这种心理而智斗周旋最终胜利,但并未掘其祖坟,这样看来,刘禅还是一个仁君。
第三,没心没肺。蜀国灭掉后,刘禅被带到了洛阳。司马昭招待他,而宴会上所演奏音乐舞伎跳舞蹈是蜀国的。但内容不怎么好,像当年韩信玩的四面楚歌。
蜀国投降的大臣都痛哭流涕,刘禅却谈笑自若。换一个角度来讲,此时的刘禅已为“鱼肉”,“没心没肺”未尝不是一种明哲保身。他还是中华历史上唯一之后善终的君主。
历史上真实的刘禅:一位被中国历史扭曲的大气君主
史实相悖指数:★★★★★★★★
世人误解指数:★★★★★★★★
综合评定指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