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中国古代历史故事中的战争和纷争比喻为化干戈为玉帛
[语出] 西汉·刘安《淮南子·原道训》:“昔者夏鲧作三仞之城,诸侯背之,海外有狡心。禹知天下之叛也,乃坏城平池,散财物,焚甲兵,施之以德,海外宾服,四夷纳职,合诸侯于涂山,执玉帛者万国。”大禹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朝代——夏朝的奠基者,他受舜的禅让而继位。大禹活到了一百岁,在会稽山得到了安葬。他是夏后氏部落首领鲧的儿子,是颛顼曾孙,被尊为中国历史上的名君。
大禹在幼年时随父鲧东迁至中原,其父因治水被尧帝封于崇,被称为崇伯。当时中原遭遇水灾,便由尧帝命鲧治理。由于治水工作性质半军事化,加上权势迅速提升,以致威胁了“禅让制度”,尧帝便以“治水无状”罪名处死了鲧。在此之后,大禹深知自己的处境,便通过勤劳和谦逊来赢得他人的尊重。
大禹不仅忠于职守、克勤克俭,还身先士卒、埋头苦干。在他的努力下,不仅平定了水患,还划分出了九州,即冀州、兖州等九个地区。尽管功成自然退,但大禹始终保持谦卑自律,对自己过失承担责任,并推广仁厚待民的政策。他拆除城墙、填河泽,让财产共享,不仅教导人民种植农作物,而且发展了农业生产,使国家富强民富。
最终,大禹带领部队成功地召集众多首领,在涂山开会,这些首领都进献玉帛珍宝,上万人前来归顺。大禹凭借其贤明能力,最终获得舜的信任,并在老年将帝位传给他。这段历史展示了如何通过智慧和仁爱统一天下,将战争转变为和平,为后世树立了一座丰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