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森阳一探讨夏目漱石与四大文明古国谁最老的现代意义
一、从“帝国时代”到“帝国主义”
19世纪末20世纪初,日本留学生夏目金之助在伦敦亲身体验了当时的“大英帝国”,这对他的人生和文学观念产生了深远影响。《文学论》的序言中,他对比汉学里的文学与英语里的文学,意识到了两者的本质差异。这不仅是对文学认识的转变,也是他对于世界认识的一次重大转换。
二、“蒸汽”机车时代
漱石在小说《草枕》中通过画师的话语,展现了对“20世纪文明”的见解。他认为火车代表了现代文明,但同时也批判了它所带来的个性消解和社会均质化。在工业化和机械化推动产业资本主义发展过程中,“蒸汽”机车成为连接生产中心与消费中心、商品流通的关键工具,同时也是英国打造全球市场并实现军事霸权的重要手段。
三、追朔历史意识
我们常将个人隶属于国家或世界名,将理应被追究的伦理性掩盖。这在世界史、日本史中的叙述尤为充分。小森阳一作为东京大学研究生院综合文化研究科教授,对这一隐蔽工作持批判态度。他认为,在思考夏目金之助的人生经历时,我们应该反思如何以批判性的眼光看待时间观念和历史意识,以及如何面向21世纪而非简单地模仿西方模式。
四、大势所趋
随着蒸汽机车引领产业资本主义进入世界市场阶段,英语成为了流通语言,而铁路网络完备使商品价格差别消失,使得信息差异也逐渐减少。这个过程标志着西方列强试图将自己的价值观普及至全人类,并且这种努力很快被其他国家效仿,无论是在经济、社会还是文化方面,都朝着均质化方向发展。
五、新时代新视角
今天,我们回望过去,不仅要考虑个人是否隶属于国家或世界,更需要审视我们的伦理性和历史责任感。我们应当学习夏目金之助那样,以批判性的眼光看待时间观念和历史意识,并寻找适合自己民族特色的发展道路,而不是盲目模仿西方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