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故事

小森阳一与夏目漱石共赏中国历代王朝盛衰变迁

在东京大学研究生院综合文化研究科教授小森阳一的眼中,历史并非简单地由个人隶属于国家或世界,而是由伦理性所驱动。这种隐蔽的工作在世界史和日本史物语中表现得尤为充分。

我们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当时日本的一位叫夏目金之助的人来到了大英帝国的首都伦敦。在这座曾经称霸世界的大都市亲身体验了“帝国时代”,他意识到了自己对文学认识与对世界认识之间关系的转换。

夏目金之助决心要对文学本体论进行彻底探究,这个决定不仅改变了他的生活,也影响了他对于“文学”的理解。在那个时代,“汉学”作为一种支配亚洲地区知识遗产的学问,在近代由于西方列强侵略而衰败之前的清帝国确立下的训诂考证学曾被儒学相提并论。与此相对应的是英语,它成为大约百年前,与英国比肩独立、迫使日本开放口岸的美国流通语言。

随着时间推移,人们从“帝国时代”进入了“帝国主义”时代。在这一巨大的转变中,曾属于“帝国”的清国文化圈的日本,在日清战争中虽然取得胜利,但不得不作出让步,以期能与西方列强平起平坐。这名赴大英首都伦敦留学生夏目金之助正是在不断崩溃国际性的体验中思考同物异质性,同时也把德国民族主义文学置于另一端进行思考。

区别19世纪和20世纪年代只是以其诞生为起源标志,在西欧教共同性的内面化证明。“世纪末”这一想法本身,只是我们看取西方历法内面的证明。而日本历法则以天皇年号为区分方式,从明治三十三年到明治三十四年,是连续无间断,不存在什么终结观念。

小森阳一认为,对于用20世纪时间节点来认识世界,并持有批判态度。他对于明治这个闭锁时间意识也有批判态度。这样的男人,对于当下历史意识和时间意识批判,我们今天仍然能够感受到他们的话语中的两重化现象动态。

漱石关于新小说界运动发出的宣言是为了推出俳句式小说,他写了《草枕》以此体裁。在这篇小说将近结尾处,叙述者画师谈及自己的20世纪观,从古井温泉到停车场,再乘坐火车讲述文明变化。他说:“火车能代表20世纪文明,没有商量。”

画师讲述蒸汽恩惠开动火车,代表了21世纪我们的见解。如果说以大英帝国为开端的西洋近代化=文明,最重要要素乃是产业和世界市场,那么使它们成为可能的是蒸汽机车。一般来说产业伴随瓦特等发明蒸汽发动机,如果限定在18、19 世紀初,由工业化机械化而进行产业资本主义,为开拓市场而走上舞台,那么铁路就成了商品搬运手段,而非优先考虑人乘坐的手段。不过作为岛国英国,用螺旋桨舰船运送商品,然后从殖民地外国运回原材料食品等,就是这样打造了全球市场。此即19世紀,大不列颠制御下的和平時代,這就是工業革命後的一個新的時代開始形成

“沐浴着水蒸气恩泽”的文明,把整个地球均质化、同质化,使所有差异消失。

通过铁路网络完成城市与地方差距消除。

由蒸汽船、蒸汽火车力量构建英语成为流通语言全球规模。

文字技术(印刷术)促进信息传播速度加快。

国际贸易增加需求导致经济增长。

与此同时,这种文明也带来了压迫弱势群体,如女性、小农户以及其他社会边缘成员的问题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