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初中历史知识整理大全人教版唇亡齿寒的典故犹如齿寒之于唇亡同样令人深思
在春秋时期,晋献公心怀扩张,他找到了一个借口,说邻国虢国经常侵扰晋国的边界,因此要发兵攻灭虢国。然而,这条路途中必须通过另一个国家——虞国。这使得晋献公和他的臣子们产生了一个难题:“如何能顺利地穿过虞国?”大夫荀息提出了一个计策:“我们可以送给虞君一些价值连城的美玉和宝马,以此作为借道的条件。”荀息的话语让晋献公有些犹豫,但他最终接受了这个建议。
当这两样珍贵礼物被送到虞君手中时,他的心情喜悦无比。当荀息提出要借道经过时,虞君立即同意了。然而,大夫宫之奇听闻此事后急忙阻止:“不行,不行!我们与虢国唇齿相依,如果他们被灭,那么我们的安全也将成问题。‘唇亡齿寒’,这是古话中的真理,我们不能轻易放弃彼此之间的联系。”
尽管如此,宫之奇还是见不到最后一刻的大决断。他带着家人离开了那个注定要走向末路的国家。而果然,就在之后,晋军借道而来,最终消灭了奄奄一息的地势平平的小小王朝。在那场战役中,被称作“智勇双全”的大夫宫之奇并未幸存下来。
这一切,都源于《左传·僖公五年》的记载。“唇亡齿寒”这个成语,从这段历史故事里诞生,它意味着关系紧密、互为依靠的一方遭遇困境,其它相关方也难以幸免其苦。此言甚是,让人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