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故事

唐朝好男人1揭秘梨园之源追踪古代诗韵的缔造者

梨园的音乐作品不仅流传至民间,还深远影响了后来的元杂剧、明清章回小说。唐玄宗的喜好对于梨园产生了重大影响,他常上台扮演丑角,因此在梨园中,通常以丑角为班主或领导,而玄宗被尊称为梨园鼻祖。现代戏曲艺术工作者也自称是梨园子弟。这一切可以追溯到唐代,当时《新唐书·礼乐志》记载:“玄宗既知音律,又酷爱法曲,选坐部伎子弟三百,教于梨園。声有误者,帝必觉而正之,号皇帝梨園。”这说明宫廷在玄宗时期设立了专门的训练乐器演奏人员机构,与太常寺和内外教坊并存。

史书记载,唐明皇选取乐部伎子弟三百人教于宫廷中的教育机构,这些人的声音若有误差,都由皇帝亲自校正,并被称为“皇帝梨园子弟”。甚至宫女也有数百人成为宫廷中的艺人,他们居住在宜春北院,这标志着梨园的成立。此外,在李尤白撰写的《梨园考论》中,我们得知关于唐中宗时期的情况,那时候的果木园只是一个普通的地方,不具备今天我们对“梨花”、“观赏”的意义。

李隆基、雷海青、公孙大娘等都曾担任过乐营将职务,他们不仅是才华横溢的人物,更是无私传授知识的人。在杜甫诗作《观公孙大娘舞剑器行》中,我们见证了公孙大娘舞姿非凡,“耀如羿射九日落”,她的舞蹈技巧令人赞叹。而她的一次表演还启发了一位书法家张旭,使他的草书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在开元盛世期间,即唐玄宗时期(712-756年),文化经济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不仅文学界涌现出众多著名人物,在音乐和舞蹈领域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在中国戏曲史上占据重要地位的“ 梨 园”,就在这一时代孕育而生。这一庞大的艺术体系,是男女兼容的大型音乐、舞蹈和戏曲学院,其出现已久远且罕见于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