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历朝读书之祖朱熹以六法悟天下
朱熹的六法读书之道,概括为以下几点:①循序渐进,不急于求成;②熟读精思,使之永远不忘;③虚心涵泳,以待收获;④体已体察,将圣贤言语内化于己身;⑤着紧用力,勤奋下苦功夫;⑥居敬持志,保持纯静专一的心境与坚定远大的志向。
朱熹(1130年9月15日-1200年4月23日),字元晦,一字仲晦,号晦庵,晚称晦翁,谥文,有“朱子”、“闽学派代表人物”和“儒学集大成者”的美誉。出生于南宋江南东路徽州府婺源县(今江西省婺源),祖籍同地。是理学、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他的思想对后世影响深远,被尊称为武夷山文化及自然双重遗产的发起人之一。
朱熹是程颢、程颐门下的三传弟子李侗的学生。他曾任江西南康知府、福建漳州知府和浙东巡抚,在官途上以清正有为著称,并致力于振兴书院建设。官至焕章阁侍制兼侍讲,对宋宁宗皇帝进行过讲学。此外,他还著作甚丰,其中包括辑定的《大学》、《中庸》、《论语》、《孟子》,这些作品被立为教本,在中国文化史上占据了重要位置,从宋朝到现在已经历经八百多年。
在他的学习生活中,朱熹始终追求穷理尽极,以此来获得真实的知识,并将其应用于实际生活中。这一精神一直影响着后世的人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