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故事

牛衣对泣犹如中国历史深处的哀伤回声

【释义】牛衣对泣,指在寒冷的牛衣中相对啼哭,原为比喻贫困夫妻共度艰难时光。

【出处】典见《汉书·赵尹韩张两王传》中的班固所著,其中描述王章因病卧于牛衣,与妻相别而泣。

【典故】据说汉代学者王章因病无被,只好与妻子躺在牛畜御寒的蓑衣里,一边流泪一边告别。他的妻子则斥责他:“你身为朝廷重臣何等身份,为何不发愤图强,却反而啜泣?”

【用法】此成语可作宾语或定语,用以形容贫穷夫妇共同生活的情景。

【用例】

(明叶宪祖《鸾鎞记》)我曾经把这句讥评之词,借来劝勉自己,也只为了同情那些像我一样在牛衣中对泣的人们。

(清宣鼎《夜雨秋灯录》)翁家已是空手吃饭,借贷无门,甚至连家中的物品都要抵押了,只能搔首踟躇,在牛衣中对泣。

(清陈烺《错姻缘》)看吧,这样的家境,就像是水一样短暂,我们又是多么凄凉地在牛衣中相对啼哭。

【成语故事】

关于中国历史的资料显示,在古代,一位名叫王章的书生因为贫穷,只好和他的妻子一起睡在一个盖着兽皮的蓑衣里,以御寒。一天,他得了病,因为担心会死,所以就在那个蓑衣里和他的妻子相拥啼哭。后来,他因为不满朝廷权贵,而没有听从他的妻子的劝告,最终被赐死。在这个故事中,“牛衣对泣”成为了形容贫困夫妇共同生活艰辛时刻的一种表达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