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牛衣对泣犹如历史上某个角落里沉默的文字用自己的破碎来诉说着往昔的辉煌
【牛衣对泣】:原指因贫困与妻子相对哭泣的故事,后用来比喻夫妻共同度过贫穷生活。出自《汉书·赵尹韩张两王传》中关于王章的一段记载。王章在长安求学时,因病无被,只得睡在麻编牛衣中,与妻子相别而泣。其妻责备他说:“你在京城那么尊贵的人,难道不应该有志气,不应该因为困苦就哭泣吗?”这个典故常用来形容夫妇共同面对逆境时的坚韧。
【成语解释】“牛衣”是指古代农民和工匠等人冬天穿的厚重衣服,用以御寒。这则成语本意是指丈夫因为贫穷与妻子相对啜泣,但后来它也被用来形容夫妇共同度过艰难时期的情景。
【应用例句】
明代作家叶宪祖在他的作品《鸾鎞记》中写道:“我曾把讥评句,聊申劝勉情,也只为牛衣对泣怜同病。”这里表达了作者对于富裕之人不能理解贫穷之人的痛苦。
清代作家宣鼎在《夜雨秋灯录·义猫》中提到:“翁家筏食,借贷无门,典质已尽,搔首踟躇,牛衣对泣而已。”这句话描绘了一个家庭因为债务累累,最终只能靠着互相啜泣来渡过难关。
另一位清代作家陈烺,在他的戏剧《错姻缘第一出》里写道:“堪叹家贫似水,恁凄凉泣对牛衣。”这段话强调了由于贫困带来的悲惨生活状况。
【文化意义】这个成语反映了一种社会现象,即当下的物质环境决定着人们的心态和行为。在那个时代,只要不是官宦或富豪,其余人群都可能陷入极端的经济困境,这种现实让许多普通百姓不得不承受巨大的精神压力。而这一切,都源于社会结构中的不平等和财富分配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