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故事

人类起源重大时刻探索世界历史纪录片宝库

在6500万年前,一个巨大的行星撞击了地球,这次撞击扬起了大量的尘埃,将整个地球笼罩在一层灰色的云雾之中,导致全球气候变冷。这种极端的环境变化对当时的哺乳动物产生了深远影响,使得它们多样性增强,同时体形也随之增长。树栖动物开始分化,最终演化出了灵长目。

到了5500万年前,澳大利亚从南极洲逐渐分离出来,而最早的真灵长类则出现在美洲、亚洲和欧洲。这段时间里,灵长目内部进一步分支,最终形成了原猴亚目和简鼻亚目的两个主要分支,其中简鼻亚目以草食性为特征,并且是白天活动的。

4000万年前,是禾本科植物从被子植物中独立演化出来的时候。而3000万年前,简鼻亚目又进一步细化成阔鼻小目与狭鼻小目的两个总科,其中阔鼻小目的成员迁徙到了南美洲,而狭鼻小目的成员则留在非洲。

2500万年前,狭鼻小目内部再次分裂成了猴总科与人型总科两大类,其中猴总科包括没有尾巴或几乎没有尾巴的小型物种,而人型总科则包含完全失去了尾巴的人类祖先。

2200万年前的印度与亚洲的大陆相撞形成了喜马拉雅山脉及青藏高原,这场地质变动对当时的地球生态系统产生了重大影响。在2000万年的这个时间点上,一系列的地质活动使得非洲板块与亚洲板块接触,从而塑造了一片新的地理环境。

1500万年的某个时候,大量的猿类从非洲迁移到欧亞大陸,並成為長臂猿與猩猩,這也是人类祖先出现的地方。同时,也是在这个时期内人类祖先开始脱离大型兽类,并逐步走向现代人的形态。此外,在1300萬年的某个時點,有关人类祖先從黑色獸類(即黑獅)進化出來的事情發生;100萬年的某個時點,大氣候開始變得更為乾燥,大草原和沙漠取代森林,這對當時的人類生活方式產生重要影響;70萬年的某個時點,由於火山活動增加,因而導致環境變遷並改變氣候條件;50萬年の某個時點,大氣層中的二氧化碳含量突然下降,這可能是由於冰川融解所引起的一種自然現象;30萬歲左右,那些最大規模的靈長類古生物——巨獼,在中國、越南以及北印度等地區繁衍後滅絕,它們與現存靈長類有著共同祖先,但隨著時間推移,它們過去存在的情況被世人遺忘。

50000到60000年代間,一場名為“喪失”的事件发生,对于现代人类来说是一个非常关键但不幸的事实,因为这意味着我们曾经拥有更多DNA信息,但随着时间流逝,我们遗传基因组变得更加单一。这也让科学家们意识到,如果没有足够数量的人口来维持基因多样性,那么任何突变都可能导致灭绝。然而,与此同时,我们还发现了一些证据表明,即便是在人口减少的情况下,也有一些遗传信息能够幸存下来并继续发挥作用,这对于理解如何保护我们的DNA宝库至关重要。

35000岁以前,一群叫做尼安德特人的古老智人居住在欧州,他们使用石器工具并且可能有自己的语言系统。他们是第一个证明智力发展可以达到一定水平以适应环境并进行文化创造性的例子之一。但就在几千年后,他们就消失不见,没有留下明确原因,只能假设那是一种自然选择或其他未知原因造成的一个意外事件。在尼安德特人的时代之后,就有人属出现,他们比尼安德特人要聪明很多,用石头制作工具更精细,而且似乎已经掌握了一定的农业技术,比如用火控制温室效应,以培育植物。此外,他们还学会如何制备陶器和金属工具,这表明他们已经达到了相当高级别的心理能力水平,并且能够制造复杂设备来帮助自己获取资源。不过这些进展并不代表所有族群都会获得相同程度的心理发展,因为尽管如此,还会有其他一些族群继续沿着不同的道路发展下去,比如说东部低地大猩猩及山地大猩猩,以及佛罗勒斯岛上的智人等等。

20,000至10,000BP之间,一系列重大事件发生,如海底火山爆发改变海平面高度,再加上气候变化导致许多地区变得难以居住,这些都是历史记录中记载过的事故,但它们对于当时的人来说却是一种灾难性的打击。如果不是因为这些恶劣条件,不知道是否会有像今天这样广泛分布的人类文明呢?

最后,当你读完这篇文章,你就会发现,其实每一次生命形式兴起,都伴随着地球自身不断变化的地质过程,无论是火山爆炸还是冰河周期,每一次都是对生命体一种挑战,让其必须适应才能存活下来。而我们作为这一切历史中的观察者,可以从中学习到无尽的话题:关于生命如何适应环境、关于过去怎样塑造当前以及未来将会是什么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