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文解字古代的尊与杯区别
最早人们用谷物酿造的酒是未经过滤的酒醪,呈糊状和半流质,与其说是“喝酒”,不如说“吃酒”更为贴切。
我们现在喝水或者喝酒的器皿一般叫杯子;但在古代,喝水或者喝酒的器皿一般按照身份来分:普通老百姓不拘于礼节,一般用“瓢、勺或者木碗”;而皇宫贵族一般用“尊或漆杯”,当然还有各种“觚、爵、觯、斝、卣、觥、罍、盉”等,而其中还有一种估计很少人见的一种茶具叫:建盏,传闻是宋代皇室专用的茶具,颜值可谓相当高!
而今天我们也简单分享一下刚刚上文提到的各种器皿:觚、爵、觯、斝、卣、觥、罍、盉。然后在通过说文解字去详细分析尊与杯的文化!希望大家喜欢!
觚(读作gū),是中国古代一种用于饮酒的容器,也用作礼器。圈足,敞口,长身,口部和底部都呈现为喇叭状。觚初现于二里岗文化,到西周中期已十分罕见。盛行于商代和西周早期。如果能拿着这种杯子喝酒,确实霸气侧漏。
爵是中国古代一种用于饮酒的容器。爵在商代和的西周青铜礼器的考古发现中是非常常见的。三足,以不同的配套形状显示使用者的身份。(另外也是君主国家贵族封号,爵位、爵号,是古代皇帝对贵戚功臣的封赐。旧说周代有公、侯、伯、子、男五种爵位,后代爵称和爵位制度往往因时而异。)
觯(zhi)是中国古代传统礼器中的一种,做盛酒用。流行于商朝晚期和西周早期。圆腹,侈口,圈足,形状小瓶,大多数有盖。这种形状的觯多为商代器。西周时有作方柱形而四角圆的。春秋时演化成长身、侈口、圈足觯,形状像觚。
斝(jiǎ)是古代中国先民用于温酒的酒器,也被用作礼器,通常用青铜铸造,三足,一鋬(耳),两柱,圆口呈喇叭形。商汤王打败夏桀之后,定为御用的酒杯,诸侯则用角。
《周礼·考工记·梓人》贾公颜疏引《韩诗说》云:“爵一升,觚二升,觯三升,角四升,散(斝)五升。”斝在等级上则比较低,《礼记·礼器》上说:“尊者献以爵,卑者献以散(斝)。
卣(读作“有”)是中国先秦时期盛酒器。口椭圆形,足为圈形,器形是椭圆口,深腹,圈足,有盖和提梁;腹或圆或椭或方,有也作圆筒形。
觥[gōng]是中国古代盛酒器。流行于商晚期至西周早期。椭圆形或方形器身,圈足或四足。带盖,盖做成有角的兽头或长鼻上卷的象头状。有的觥全器做成动物状,头、背为盖,身为腹,四腿做足。且觥的装饰纹样同牺尊、鸟兽形卣相似,因此有人将其误以为兽形尊。然觥与兽形尊不同,觥盖做成兽首连接兽背脊的形状,觥的流部为兽形的颈部,可用作倾酒。
罍[léi]是中国古代大型盛酒器和礼器。流行于商晚期至春秋中期。体量略小于彝,罍有方形和圆形两种,方形罍出现于商代晚期,而圆形罍在商代和周代初期都有。从商到周,罍的形式逐渐由瘦高转为矮粗,繁缛的图案渐少,变得素雅。
盉[hé]是汉族古代盛酒器,是古人调和酒、水的器具,用水来调和酒味的浓淡。盉的形状较多,一般是圆口,深腹,有盖,前有流,后有鋬(音畔),下有三足或四足,盖和鋬之间有链相连接。
突然觉得好神奇的中华文化,喝个酒都能喝出新花样!并且在古代技术匮乏前提下制作出这么多精美的青铜器来确实不简单,也不得不令人惊叹佩服我们先人的伟大与智慧!那现在我们来看看尊和杯吧!
尊的甲骨文、金文和小篆 : 字的上部是表示酒樽的部件,下方形同两只手,表示双手持樽,向别人敬酒的意思;如下文:
甲骨文,像双手捧着酒坛。
在《说文》里面,尊是盛酒的器皿。字形采用“酋、廾”会义,像双手捧举酒坛。
尊,今作樽,是商周时代中国的一种大中型盛酒器。较著名的有四羊方尊。
古时的饮酒器很多,造型不同,名称各异。有爵、觯、觚、觞、杯等。杯是饮酒器的通称,也作(木否)。在《说文》里面就是桮,字形采用“木”作边旁,“否”作声旁!木我们比较容易理解,但是否是怎么解释呢?而在《易经》里有个 否卦,象曰:天地不交。不知道能否联系上?但是不管怎样,杯做为一种喝水器皿已经存在很久的了,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现在上面的各种喝水的器皿都不存在了,就剩下杯子,但是那种中华文化我们确是应该知道的!
人类饮酒的历史颇为久远,但早先的酒和我们今天的酒并不相同。最早人们用谷物酿造的酒是未经过滤的酒醪,呈糊状和半流质,与其说是“喝酒”,不如说“吃酒”更为贴切。酿酒业的发展,饮酒者身份的高贵等原因,使酒具从一般的饮食器具中分化出来。
人学研究网·中华文明栏责编:紫天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