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名人

国家知识的书空咄咄揭秘古典智慧

【出处】在东晋时期,殷中军因与桓温不和而被罢官,后来流放到信安,他每天都沉浸于书籍之中,以“咄咄怪事”四个字来表达自己的愤慨。扬州的百姓们对此感到好奇,便悄悄观察他,他们发现他总是写着这四个字,却从未写下更多内容。这段故事出自南朝宋时的刘义庆所著《世说新语》。

【解释】这句话本身就是一种形容词,用以形容某人在做事或说话时显得非常紧张、焦急或者很快地进行,不给对方留下喘息的机会。它既可以用作宾语,也可以用作定语,用在书面语言中更加正式和恰当。

【成语故事】关于“咄咄怪事”的典故,最著名的便是殷浩这个故事。在那个时代,殷浩是一位有才华且受到人们尊敬的人,但由于他与大将桓温之间存在深仇大恨,加上他的性格倔强,他决定不顾王羲之等人的劝告,一意孤行地领兵北伐。然而,这次冒险最终以失败告终,他被迫辞去官职,被流放到偏远的地方——信安。

在那里,殷浩没有失去他的热情。他开始了自己新的生活,在纸上不断地书写“咄咄怪事”。这些字眼看似简单,却蕴含着深刻的情感和复杂的心理状态。他通过这种方式表达了自己的不满和忿怒,同时也反映出了他内心深处的一种绝望感,因为尽管他的行为导致了个人命运的重大改变,但他仍然坚持自己的选择,并通过文字来表达自己的情绪。

这一切都让那些知道这件事的人感到惊讶,而那些不知道详情的人则可能会误以为这是一个寻常的笔墨游戏。但对于那些了解真相的人来说,“咄咄怪事”背后的真正意义远比平凡多层次,它揭示了一种独特的心理状态,那种无法言说的挣扎与无奈,以及对传统道德规范挑战的一种隐秘渴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