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历史知识点归纳人教版解锁喜形于色典故的秘密
喜形于色的深意揭秘:内心的欢愉如同晴光映照脸庞,无法自抑。它与厌藏于心形成鲜明对比,展现了情感的复杂性。
这段成语源自唐代吴兢先生《贞观政要·纳谏》,讲述的是太宗皇帝在听取魏征忠言后,对其所提出的高见大为欣赏,这种内心的满足和尊重不禁露出了喜悦之色。在那个故事背后的历史背景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位有远见卓识的大臣,以及一位愿意倾听并尊重智慧意见的君主。
南北朝时期,一位名叫高允的大臣,在他的晚年依旧坚持处理国事,他深信自己能够活到100岁。一场小病让家人担忧,于是请来了医生来看望他,但他始终坚持自己的职责。皇帝为了表达关怀,向他送去许多礼物,并估计他不久将去世,因此准备为他办丧事。然而,那位大臣却因为这些表现而喜形于色,他误以为皇帝对他的宠爱无微不至。
除了“喜形于色”,还有其他几个近义词,如眉飞色舞、喜上眉梢、以及颜带笑容等,都能传递出一种难以掩饰的情绪盛放。而相对于这些表示开心或愉悦的情感词汇,我们也有反义词如闷闷不乐、忧心忡忡,它们描绘了一种沉重的心境,让我们更加珍惜那些快乐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