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籍中的喜形于色典故
喜形于色的深意揭晓:内心的欢愉如同晴光,照耀在脸上的每一个细微变化,都能见证那份无法掩饰的喜悦。它是一种无言的表达,一种情感的自然流露,而“厌藏于心”则是对内心深处不愿展露的情感的一种隐约。
这个成语源自唐代吴兢所著《贞观政要·纳谏》,讲述的是太宗皇帝听到魏征提出的忠言后,既感到高兴又显得有些尴尬。这句话中的“喜形于色”,不仅仅体现了外表上的快乐,更是内心深处对正义和道理的认可与赞赏。
历史上,南北朝时期,有一位名叫高允的大臣,他因其智慧和忠诚而受到皇帝宠爱。在他暮年时,他坚信自己能够活到100岁。但当他病倒之后,他仍然坚持处理国事,这让皇帝误以为他将不久于人世,因此送去许多礼物作为准备丧葬之用。高允看到这些礼物,便露出了一丝满足和欣慰,即便他的生命即将告别,但他的荣誉和影响力依旧被重视。
近义词包括眉飞色舞、喜上眉梢、喜形于颜,它们都描述了面部表情上的快乐与幸福。而反义词则有闷闷不乐、忧心忡忡,它们描绘出一种沉思或悲伤的情景,与那些洋溢着笑容的场景形成鲜明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