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atic-img/bNDgAkKMxmNdEGIKy4NGzScMlGeJFyy8xDOy6O3F_AqjarXTR-CnSHDWOu20v7lF.jpeg)
柳永才华横溢却屡试不爽历史朝代歌中寻找答案
柳永,出身官宦世家,其父亲曾任工部侍郎,在当时相当于今天的副部级高官。这样的家庭背景为他树立了科场扬名、仕途建功的宏伟目标。尽管他在四次科举中连续遭遇落榜和沉迷于京城花柳世界的挫折,但只要朝廷给予他一次机会,他总是坚定不移地走向考场。经过26年的努力,在51岁那年,他终于在第五次参加科举时登上了进士之列,这段时间里,他经历了无数波折与挑战。
然而,柳永并非因才力不足而难以通过考试,而是在于他的文艺色彩过于浓厚,不被上层社会所认同。他以婉约词风著称,能够捕捉到市井生活中的真实声音,以及男女间情感的细腻描绘,但这些都未能获得皇帝的青睐。在科场上,他屡受挫折,被黜二十多年。
公元1008年,柳永来到了繁华都市汴京(今开封),深受其和谐气息所吸引,并不断创作辞赋。此后第二年,当朝廷举行春闱考试时,他再次应试,却未能取得预期成果。当时,由于内忧外患压力重重,宋真宗皇帝对那些可能动摇民心士气的“靡靡之音”极为反感。而柳永浮艳词风恰好触动了真宗皇帝的情绪,因此这次考试也成为了白费。
随着时间推移,大中祥符八年和天禧二年,柳 永又两度踏上了考场。但由于皇帝对他的偏见,再加上仁宗即位后的政治变迁,使得他第三次落榜。在刘太后的听政期间,即使仁宗按照父亲真宗旧例办理科考,也无法改变他继续落榜的事实。这一次失利,对这位才华横溢者来说是一大打击,让人欲哭无泪。他怀着满腔悲愤离开了京师、离开了钟爱的情人,同时也留下了一首千古流传《雨霖铃·寒蝉凄切》,成为人们津津乐道的一段佳话。最终,他成了奉旨填词的人物,更是欢场上的知名人物——“白衣卿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