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长城背后的千年故事文化历史资料的巍峨典籍
在邓艾消灭蜀汉后,刘禅仍留于成都。钟会、姜维的叛变让司马昭认为留下刘禅不太妥当,便派贾充将其接到洛阳。
刘禅本性懦弱,诸葛亮在世时依靠他掌管军政大事,他几乎无所作为。诸葛亮逝世后,虽然有蒋琬、费袆、姜维等辅佐,但他的决策远不如前日谨慎。当蒋琬、费袆去世后,宦官黄皓得势,一直到蜀汉灭亡,大臣们相继死去或逃走,只剩下低级官员郃正和刘通随同他来到洛阳。
到了洛阳,司马昭以魏元帝之名封刘禅为安乐公,并封其子孙及原蜀汉大臣五十多人为侯。这是为了笼络人心稳固对蜀地的统治。但对于刘禅而言,这被视作巨大的恩赐。
有一次,司马昭举办盛大宴会,请 刘禅与原蜀汉大臣参加,还安排演出蜀地歌舞。一时间,大臣们怀念往昔痛苦至极,有几位差点落泪。而唯一未受影响的是刘禅,他似乎在自己的宫中一样开怀畅饮。
司马昭注意到了这一点,在宴会结束后,对贾充说:“即使有诸葛亮这样的英才,也难以挽救蜀汉,更何况是现在这样。”几天后,当他们再次相见时,司马昭问道:“你还想念那片土地吗?”
面对这个问题, Liu 禅高声回答:“这里生活得很愉快,我一点都不想念那里。”这句话便源自“乐不思蜀”的成语。在场的人都感到这话过分,不恰当。郃正私下提醒他,如果未来有人询问,他应该流着泪水,说自己因祖坟位于那片土地而内心悲伤,每天都渴望回去。此建议深入印象中,当第二次被询问时,就照此回答了。然而,由于无法真诚表达悲伤,只能闭上眼睛装模作样,而最终结果并没有引起 司马 昭 的威胁,因此决定放过他。
由此可见,以后的历史上人们常用 “乐不思蜀” 来形容那些懦弱无能,不愿意努力振作起来的人物特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