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资料

刘基最后是什么死的与朱元璋有关吗在中国历史博物馆展出的物品中透露着这段历史的秘密

自古文人一生平平稳稳游离在文艺和政界的人,其实不多的。可能因为文人一方面要处理文艺里那些有点“空中楼阁”比较虚无缥缈的东西,一方面也要留一点精力放在官场案牍上,所以精力可能有限,而往往在文艺方面更有兴趣也更能胜任,这就导致在做官方面,跟以前官之道趋利避害的老油条们眼里,两种力量其实是存在差距的。所以很多文人都有被贬的经历,像苏东坡就是这样,曾经被贬到了湖北黄州这个地方。

黄州本是长江边一个穷苦的小镇,在汉口下面约六十里地。之前的乌台诗案让他直接下狱一百零三天,他的死对头那可是真的想置他于死地的。可是幸好那时候宋太祖赵匡胤定下了一个国策说不杀士大夫,所以才算死里逃生了。而到了明朝,那就更加离谱了。

宋濂就是一个代表。他是元末明初的大文学家,他什么地位?明太祖朱元璋曾经说他是“开国文臣之首”,可见他的实力真不是吹得。这位高启、刘基并称为“明初诗文三大家”。在散文这方面,那更是专长,可谓是真正的一代宗师了,估计跟苏东坡也是平起平坐的地位。

他的散文有什么特点呢?据说是醇深典正,浑穆雍容,全都是很高水平,有含蓄、清丽的阴柔之美,又有雄浑、崇高、劲健、沉郁、悲慨阳刚之气。而最绝的是文章里的阳刚之气,就好像也有苏轼的一点影子,他们两个非常像,而且家族里面也是充满了很多文学才子,比如次子宋瓒,就是明代大书法家,他酷爱书法甚至到了废寝忘食的地步了。

而宋濂孙子的情况也不错,比如长子宋慎,当时也是朝廷官员,与爷爷叔叔一样是在内廷为官,这说明这一家真是出人才,让不少人都羡慕。但后来他们家的命运却急转直下,他们三个本来都要被杀掉,但最后只有他们的一个孙子惹祸进胡惟庸案中,被牵连进去,也没能逃脱厄运,只能看着自己的父亲和祖父活下来,但自己却不得善终。

这个结果主要还是因为他们族中的其他成员惹祸引发了一系列事件。当时的大宰相胡惟庸涉嫌反叛,被朱元璋当即处决九族,即使包括许多无辜者。在这样的背景下,无论如何都不应该再继续追究原来的家庭成员,因为这将会进一步扩大事件范围造成更多冤魂。但即便如此,由于政治斗争激烈与复杂,最终只有一部分人的命运得以保全,而另一部分则遭受极大的灾难,不免令人感到遗憾及哀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