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车载斗量的历史传说与初三上册之对偶考古
车载斗量的历史故事
《三国志》中记载着这样一句话:“如臣之比,车载斗量,不可胜数。”这句话出自于东吴大夫赵咨的一次使命。
车载斗量的含义是用车装载,用斗来衡量,形容数量极为众多,质量一般。这个成语常用来形容事物很多而不精良。
在三国时期,东吴与蜀汉关系紧张。公元221年,蜀主刘备称帝后发动伐吴战争。为了对抗蜀汉,孙权决定向曹魏求援,并派赵咨作为使者前往魏国。
当赵咨准备启程时,孙权特别叮嘱他不可丢失东吴的体面。赵咨坚定地回答说:“若有差失,我宁愿投江,也不愿意回来见人!”他的决心和忠诚深得孙权的赞赏。
到了许都后,赵咨面见了曹丕。在接见过程中,他被问及孙权的情况。他回答说:“孙权重用鲁肃、吕蒙等人才,是一个既聪明又仁慈的人。”曹丕虽然表面上笑着,但实际上并不买账。
然而,在随后的谈话中,当曹丕试图以威胁的手段考验赵咨时,他毫不畏惧地回应说:“大国有征伐的小技巧,小国也有抵御的大策!”曹丕追问是否害怕攻打,他们之间产生了一场高水平的口头战术交锋,最终让曹丕对他的才智感到敬佩,并给予了高度评价。
最后,当赵回到东吴后,被提升为骑都尉,由此显示了他在外交上的卓越表现和忠诚精神,这也正是“车载斗量”所描绘出的那样丰富多彩而又精准无误的一个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