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德高望重的历史学者背后流淌着历代朝代顺序的顺口溜
我回忆起了北宋时期的历史学者富弼,他字彦国,出身贫寒却知识渊博。从小读书勤奋,举止豁达气概不凡。当时有前辈见过他后赞叹说:“辅佐帝王的贤才啊!”
富弼二十六岁踏上仕途,四十多年里竭诚尽忠于北宋王朝。他在处理外交、边防、监察刑狱、赈济灾民等事务中取得显著成就,不断加官晋爵,被任命为仁宗、英宗、神宗三朝宰相,是天子倚重百官景仰的名臣。
仁宗庆历二年(1042年),契丹国屯兵边境要求割让关南领土。朝廷任命富弼为报聘使者前往敌营谈判。在交涉中,他不顾个人的安危慷慨陈词列举两国数十年结盟友好的历史,最终成功维护了本国利益。他先后两次奉命出使,在第二次上路又闻家中小儿子出生,但都没有回家看上一眼。
归国以后,为了褒扬他的功绩,授予他枢密直学士、翰林学士和枢密副使等要职,但他谦逊地再三辞谢,不肯就任。
庆历八年(1048年),黄河决口洪水泛滥成灾,当时富弼遭政敌谗言诽谤,被贬到青州为官。他在境内腾出公私房屋分散安排灾民,并募集粮食,加上官仓存粮,都运送给各地。到第二年河北大熟,大量灾民返回家乡。富弼招募到兵员一万多人,使得民间颂声载道。天子特派使者前来慰劳并授任礼部侍郎,但他辞谢说:“这是臣应尽的职责。”
尽管当了宰相,也不居功自傲,以势傲人,无论是下属官员或平民百姓前来谒见,他都以平等之礼相待。在熙宁五年的晚年退休隐居洛阳,一日乘小轿外出经过天津桥被市民发现,他们纷纷跟随观看,使热闹集市顷刻之间变得空无一人。这评价是司马光对他的称颂非常符合事实的证明了德高望重的人物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