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资料

德高望重的历史人物初中历史专题归纳

在北宋时期,有一个人名叫富弼,他的字是彦国。从小,富弼就勤奋学习,知识广博,举止得体,气质非凡。当时有位前辈见过他后,就赞叹说:“这是辅佐帝王的贤才啊!”

富弼二十六岁开始他的仕途生涯。四十多年中,他对北宋朝廷忠诚耕耘,在处理外交、边防、监察刑狱、赈济灾民等事务上取得了显著成就,不断地升迁职位,从宰相到宰相,再到宰相,最终成为天子倚重、百官景仰的名臣。

仁宗庆历二年(1042年),契丹国屯兵边境,对宋朝提出要求割让关南领土。朝廷决定任命富弼为报聘使者前往敌营进行谈判。在交涉过程中,他不顾个人安危,慷慨陈词,列举两国数十年的结盟友好历史,并劝说契丹王放弃割地要求,最终成功维护了本国利益。他先后两次奉命出使,每次都没有回家看望家庭一次。

归国之后,朝廷为了表彰他的功绩,又授予他枢密直学士、翰林学士和枢密副使等要职,但他谦逊地再三辞谢,不肯接受这些职位。

庆历八年(1048年),黄河决口,大量洪水泛滥成灾,当时商胡决口导致河北六七十万灾民逃往京东地区。就在这时候,一些人诽谤攻击富弼,但他仍然被贬谪到青州担任官员。在那里,他腾出房屋分配给难民,并且向当地百姓募集粮食,将所有存粮运送出去分发。这场大灾难最终平息下来,大部分幸存者能够回到家乡。而且,这场自然灾害还帮助招募到了一万多名新兵。

虽然这样的大功未能改变他的政治命运,但天子特派使者还是前来慰劳并授予他礼部侍郎的职位,而富弼却以“这是我应该做的事情”而推辞这一荣誉。

作为一个公正无私的人,即便当了宰相,也从不居高临下,以势压人。他与官员或平民都以平等之礼相待。一旦退休,就长时间隐居洛阳生活简单,一天偶尔去外出,被市民发现后,他们纷纷跟随观看,使得热闹的小市场瞬间空无一人。司马光曾经评价他说:“三世辅臣,是德高望重。”这样的评价极其符合事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