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的和亲政策 唐代和亲的公主有哪些
和亲是具有目的的联姻,通过和亲,使得两方和亲对象保持友好往来,唐代是我国封建社会鼎盛辉煌时期,国力强盛,四海折服,周边各族首领内属求婚者纷至沓来,所以唐代也是我国历史上和亲公主最多的一个朝代。
“和亲”亦称“和藩”,纵观中国历史,从西汉到清代至少有150余次,可见和亲是一种经常发生的现象。对于和亲许多人认为是统治阶级的一种权宜之计,而事实上,和亲在不同时代有不同的特点。
1、唐代和亲政策的发展过程
唐代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其统治者带有鲜卑族的血统,夷夏观念淡薄,其统治思想儒道佛并行,因而对少数民族能以开放的态度一视同仁。李渊曾说:“胡越一家,自古未之有也。”唐太宗曾自称自己与前人的区别:“自古帝王虽平定中夏,不能服夷狄。朕才不逮古人,而成功过之。……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故其种族皆依朕如父母。”这不完全是夸饰之辞,也反映了唐太宗在处理民族关系时能考虑各民族自身的情况,顺应历史发展与人民的愿望,不歧视少数民族。唐代的和亲政策就是在这种多民族一统,各民族平等的思想指导下提出的。
唐代的和亲政策始于唐高祖李渊。李渊在太原起兵时就曾想以和亲为手段向突厥借兵,以增强军事实力。而开国之初李渊就提出了“安人静俗”的施政方针,实施积极的和亲政策来巩固其统治。
李世民时期,唐与少数民族的和亲达7次之多,和亲政策得到很大发展。贞观十六年(公元642年),铁勒首领遣使请婚,太宗与侍臣商量对策,时任司空的房玄龄说:“今大乱之后,疮痍未复,且兵凶战危,圣人所慎。和亲之策,实天下幸甚。”太宗也以“朕为苍生父母,苟可以利之,岂惜一女”表明态度,遂许以新兴公主妻之。唐中宗在送金城公主出嫁吐蕃赞普时也说:“金城公主,朕之少女,岂不钟念。但为人父母,志息黎元,若允乃诚祈,更敦和好,则边土宁晏,兵役服息。遂割深慈,为国大计。”由此可见,唐代统治者是把和亲与安邦治国紧紧联系在一起的。
2、唐代和亲政策的影响
(1)方面的影响
恩格斯在论述中世纪封建主之间的联姻现象时指出:“结婚是一种行为,是借一种新的联姻来扩大自己势力的机会,起决定作用的是家世的利益,而决不是个人的意愿。”和亲也是一种行为,就积极意义来看,和亲改善了唐王朝与周边少数民族之间的关系,增强了彼此之间的友好往来。唐太宗曾针对和亲说:和亲公主“既生子,则我外孙,不侵中国,断可知矣”。这在一定意义上说明唐朝统治者把和亲与安边联系在一起,关于这一点,我们还能从“南和”“永乐”“固安”“宁国”“咸安”“安化”等和亲公主的名称上看出来。事实上,大多数的和亲确实也达到了预期目的;和亲公主远嫁外蕃,也都负有这样的重要使命,许多和亲公主成为唐与少数民族和好的特殊使者。唐朝初年吐蕃曾经多次侵扰其西部边境,但是自文成公主入藏到松赞干布去世,吐蕃一直“以子婿礼”臣服于唐。
文成公主去世后,唐蕃之间曾发生失和与战争,但金城公主入藏后又竭力缓和双方的矛盾,并于开元二十一年(公元733年)向唐请求树碑立界,双方边境又获安宁。尽管唐蕃之间曾经失和,但那只是一时的历史现象,而主流是和好的。和亲不但会带来和亲双方的友好相处,而且在很多时期维护了中原王朝的大一统局面。例如与厥阿史那社尔的联姻就具有代表性。阿史那社尔与衡阳公主结婚后,在唐与周边的多次战争中屡立战功,有力地维护了唐朝的统一。此外,和亲加强了和亲双方的交流,使当时相对落后的少数民族必然产生对中原先进制度的向往,促使一些少数民族效仿中原的制度。据《阙持勤碑》和《芯伽可汗碑》记载,突厥伯克就曾弃去本民族称号,采用唐朝称号,而且各地都推唐天子为天可汗,实行唐的法度。
(2).经济方面的影响
和亲一方面是公主的出塞,另一方面是财物的相互赠送。在和亲过程中,财物的交易额非常大,同时与之相关的互市等活动非常频繁,这必然会促进官方贸易和双方经济的发展。如唐与回纥的多次和亲,每次婚礼的陪嫁费用不下五百万缗;对吐谷浑、契丹、奚等部族的求婚和迎亲者,唐王朝也都赐给大量财物。这在正常年份下,唐朝政府是可以承受的,但是到了安史之乱后,政府负担过重,无力承受,最后导致因婚资过高而拖延婚期。与此同时,和亲的少数民族也将当地的特产、财物传入到了唐。如吐蕃求婚使者禄东赞向唐太宗贡献黄金五千两,其后又不断奉献金胡瓶、金盘、玛瑙杯和“高七尺,中可实酒三斛”的金鹅等器物;回纥多次向唐进献貂等物;吐谷浑也进献“马牛羊万”。这种人员往来和物质交流,既促进了少数民族商品经济的发展,又丰富了唐朝的经济文化生活。
(3)和亲促进了民族融合与同化
从形式上说,和亲就是民族通婚,而这无疑是一种较自然的民族融合与同化。唐与少数民族的和亲,同时也影响到了其他各阶级的通婚和交往。如在唐与回纥的频繁和亲联姻中,既有许多汉人融合到回纥人之中,也有许多回纥人融入到汉族之中。宁国公主、崇徽公主、咸安公主、太和公主出嫁回纥时,都有许多男女陪送,除宁国公主、太和公主后来回到中原外,其他人基本上都被回纥融合。其中包括随宁国公主远嫁的荣王之女儿,回纥人称其为“少宁国公主”,后来她嫁给了英武可汗并生有二子,并终生留在了回纥。另外,李承采前往回纥请兵时,回纥可汗为了密切双方的关系,将可敦妹以义女的名义嫁给了李承采,后来也逐渐融入到汉族中去。这些都是唐与回纥和亲相关联的民族通婚。通婚联姻无疑会加速民族融合与同化的过程。
总之,唐代公主外嫁蕃王,不仅扩大了唐朝对外的影响,而且对中原文化向周边及其更远的地区传播产生了积极的作用,使边疆地区及西域各邦蕃王了解和认识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更重要的是它加速了各民族之间的联系,有利于增进民族感情,有利于民族团结。另外,从总体上看,唐代的和亲达成了国家外交和军事上两方面的策略,而具体担当和亲的公主虽然牺牲了个人幸福,却以自己的行动落实了国家策略,成为唐代民族友好的使者。
3、唐代和亲的公主
大家悉知的文成公主和嫁藏王的故事就是流传千古的美谈,但众多的和亲公主就鲜为人知了。其实她们都是些非凡的人物,为促进各族的、经济、文化交流和发展作出了杰出的贡献。现将完婚的和亲公主们列述如下:
一、唐太宗李世民贞观十三年(公元639年),青海吐谷浑王诺曷钵入朝求婚,太宗以宗室女弘化公主嫁之。
二、贞观十五年(公元641年),吐蕃王弃宗弄赞(即松赞干布)遣使入朝求婚,太宗以宗室女文成公主嫁之。
三、唐中宗李显景龙四年(公元710年),吐蕃王弃隶缩赞遣使纳贡求婚,中宗以雍王李守礼女(中宗侄孙)金城公主嫁之。
四、唐睿宗李旦景云元年(公元710年),厥后朝默啜可汗遣使入朝求婚,许之,但适逢默啜诸部杀了唐将孙佺,遂绝其婚。唐玄宗开元元年(公元713年),默啜遣使入朝再请婚,玄宗以蜀王女南和县主嫁之。
五、唐玄宗李隆基开元二年(公元714年),设帐在饶乐水流域(今内蒙古自治区西拉木伦河)的奚人首领李大酺向唐室求婚(贞观二十二年内附,唐设其地为饶乐都督府,首领封都督,赐姓李),玄宗以宗室女固安公主嫁之。
六、开元三年(公元715年),李大酺弟李鲁苏袭王向唐室求婚,玄宗又以盛安公主女封东光公主嫁之。
七、开元四年(公元716年),设帐在辽河上游的契丹族首领失舌向唐室求婚(贞观二十二年内附,唐设其地为松漠都督府,首领封为都督),玄宗以李东平外孙杨玄女封永乐公主嫁之。
八、开元五年(公元717年),契丹部族首领可突于向唐室求婚,玄宗以宗室女燕郡公主嫁之。
九、开元六年(公元718年),契丹部族首领邵固向唐室求婚,玄宗以宗室女东华公主嫁之。
十、开元五年(公元717年),原属西突厥的设帐在西域的突厥施部族苏禄可汗向唐室请婚,玄宗以唐大将突厥人阿史那怀道女封交河公主嫁之。
十一、唐玄宗天宝二年(公元743年),西域拔汗那国(今苏联中亚费尔干纳盆地境内)可汗阿悉难达干(唐封奉化王)遣使朝贡求婚,玄宗以宗室女和义公主嫁之。
十二、天宝四年(公元745年),奚部族松漠王李延宠向唐室求婚,玄宗以宗室女宜芳公主嫁之。后李延宠杀公主叛唐。
十三、天宝四年(公元745年),契丹族首领李怀秀(唐拜松漠都督,封崇顺王)向唐室求婚,玄宗以宗室女静乐公主嫁之。后李怀秀杀公主叛唐。
十四、唐肃宗李亨乾元元年(公元758年),北方回纥国英武可汗因助唐平“安史之乱”有功,肃宗以其宁国公主嫁之。
十五、乾元元年(公元758年),肃宗以荣王女封“少宁国公主”随宁国公主下嫁回纥宁国可汗。
十六、唐德宗李适建中四年(公元783年),回纥汗国天亲可汗遣使入朝请婚,德宗以宗室女咸安公主嫁之。
十七、唐穆宗李恒长庆元年(公元821年),回纥崇德可汗向唐室求婚,穆宗以宪宗女太和公主嫁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