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清代的请安与跪安中国历史故事中的礼仪之争
1、请安
请安最初源自明代军礼,见诸《大明会典》。此时全国各指挥使司与卫所都普遍实行此礼,称为“屈一膝”。清代中期,该习惯在八旗以及绿营中仍然延续。原本,当兵士面对上级官员应行跪拜,但由于身着盔甲,只能屈膝或半膝久后,即便不穿盔甲,也以屈一膝作为问候的敬意。此外,在八旗家庭及部分汉族官宦家晚辈向长辈、幼者向长者、奴仆对主人的相遇等场合,都需行此礼,因而又被称为请安。
男子进行请安的姿势是:首先保持端正站立,如同“立正”般。随后迈出左腿,将左手扶于膝盖,同时让右手垂下,右腿半跪,然后稍作停顿;眼睛平视,不得低头、高头或偏头;双肩保持平衡,不可弯腰,或左右腿之间距离过宽;同时要确保左腿自然前移,不可后蹬。
女子则采取与男子相同的姿势,只是两腿间距更近动作幅度较小,她们将双手扶于左膝,而右手则不必完全垂下。
2、跪安
"跪安"这个仪式主要在皇宫和五公府第以及宗室家族内实施。在日常召见非朝会之事时,皇帝会单独接见某些高级官员,这类密谈不同于正式朝廷会议,因此这些官员并不需要叩首。
召见过程如下:首先由外奏事处登记,再由内奏事处安排具体时间地点。当天早饭后(即天尚未亮),太监们会分发绿头签到各位待命人员。而有时候若是与军机大臣并列,则太监退出殿外。一旦某位官员被召唤,他/她将站在门口说:“臣(某人)恭请皇上圣安。”然后进行跪拜,并起立再次走进殿堂至皇帝面前,从毡垫上奏对完毕之后,如果有感谢的话,就在原地轻轻一鞠躬表示感谢。如果言辞失当,则摘去帽子,用顶颅表达错误。此举也适用于皇帝晨昏定省时向太后的启程及退下时,以及王公府第及宗室家庭中的晚辈对长辈或奴仆对主人的请求恩赐。
对于这两个动作,其共同点是在端正姿势之后迈出左脚,但其区别在于跪安需要全体两脚俱下,然后再恢复初态。整个过程要求节奏均匀,无论快慢都不宜慌张也不宜拖沓。这套规矩同样适用于所有其他要求相同的情况下的行为表现。
另外,对清代以下贵妇如公主格格福严明品位命妇(但汉族品位命妇除外)行大礼包括肃立、一跪、三叩及六肃、三跳九叉的仪式。(其中,一肃指一次肃立,一跪指一次坐起,一三跳当然是三次坐起)
无论穿朝服戴冠还是吉服戴钿子,在任何情况下都必须遵循这些规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