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历史第二集内容概括荷兰为何被称作风车之国
荷兰之所以被称为“风车之国”,是因为它位于地球的盛行西风带,年四季都能感受到西风的吹拂。这种海洋性气候给了缺乏水力动力的荷兰提供了利用风力的机会。最初,荷兰人从德国引进了风车,用来磨粉等工作。随着时间的推移,风车对荷兰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在十六、七世纪,当时世界商业中心之一的各种原料,从各路水道运往工厂加工,其中包括北欧和波罗的海沿岸木材、德国大麻子和亚麻子,以及印度和东南亚肉桂和胡椒。
在这期间,大型港口如鹿特丹和阿姆斯特丹周围有许多磨坊、锯木厂和造纸厂依赖于这些巨大的设备。随着人们围海造陆工程的大规模开展,风车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并且经过改良,如配备活动顶篷、安装滚轮以迎合多变的天气条件,这些改进使得荷兰式风车成为了独一无二的地标。
直到十八世纪末,全国约有1,200架这样的机器,每台拥有6000匹马力,它们不仅用于农业,还用于烟叶榨油、大量生产毛纺织品以及排除沼泽地积水。这一切都是由于这些古老但持续运行的人力机械,使得全国三分之二的地块免受沉没或自然灾害威胁。
尽管现代化技术如蒸汽机、内燃机及涡轮机逐渐取代它们,但由于没有污染或耗尽资源,他们并未被遗忘,而是继续成为今天新能源的一种,并深受人们青睐。在当今社会,仍然有超过两千种各式各样的旧日用途构件存留下来的迹象。而在中国历史上,我们也有使用过类似的工具,最早可追溯至汉朝晚期,在辽阳三道壕附近就发现有其图画。此外,在埃及还有一些古代磨石残留,为我们展示了人类早已开始利用自然力量进行劳作的事实。
最后,由于其广泛应用范围,一万多个不同的版本在十九世纪曾经遍布整个欧洲农村地区,而美国甚至更高达100万以上。一方面,这表明他们对当时工业革命中的不可替代性;另一方面,也显示出他们与现代绿色能源目标之间潜在联系。在一些偏远地区,如草原牧区或岛屿国家中,这些传统设备仍然活跃着,用以抽取地下水源,或驱动小型发电机以照亮居住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