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伊拉克古代文明的璀璨星辉
:从苏美尔到巴比伦,探索两河流域的光芒
首先到两河流域定居的是苏美尔人,从公元前4000多年到公元前2250年,其文明达到鼎盛,《旧约全书》称其为“希纳国”。然而,伊拉克不仅是战乱和征服的见证者,它也是人类历史上的重要节点。几千年来,战乱一直伴随着伊拉克的大地,它曾经历过居鲁士、亚历山大的进军,也长期忍受过塞琉古人、帕提亚(安息)人和萨珊人的统治,后来又先后受到蒙古人、奥斯曼土耳其人和英国人的侵略。
上个世纪独立后,在经历了持续8年的两伊战争后,又因入侵科威特招致了全球39个国家组成的联军对其进行的军事打击,并受到10多年的国际制裁,目前,美英等国对伊拉克发动的战争正在激烈地进行,这是一场前所未有的残酷战争。但在这段混乱与破坏中,我们也能看到一个更深层次的事实:即使在最艰难时刻,一些东西仍然能够抵御时间的侵蚀,比如那被誉为世界第一部法典——《汉谟拉比法典》,以及那些被视为人类文明之源头的地方——两河流域。
这里,是早期农业村落诞生的地方,是文字、车轮和城市化等许多现代社会基础设施发源的地方。美国历史学家克莱默曾在他写的《历史始于苏美尔》一书中,列举了苏美尔文明在人类历史上的27个世界第一,如形成第一个农业村落、建造第一座城市、第一次发明船、车和文字等。据估计,伊拉克境内文化遗址可能有数十万之众多。
人们透过位于巴格达南90公里处的巴比伦古城遗址,可以清楚地看到公元前3000多年强大的巴比伦帝国的风采,那里不仅创立了世界第一部法典,还筑造了世界七大奇迹之一的地球围墙,以及空中花园,以及据说让上帝都感到又惊又怒的一座通天塔。此外,他们还首先把一天划分为12个时辰,并实行七日一周制度,同时使用了一种叫做楔形文字的人类最古老的手写语言。这门技术后来影响到了尼罗河谷文化及印度河流域文明,使得他们也有能力发展出自己的灌溉系统、大型建筑物以及金属工艺。
但我们不能忘记这些成就背后的苦难。今天,当我们站在这个地方,看着那些石雕像,那些石碑,上面刻满了过去王朝们为了维持权力而编织出来的一系列法律条款,我们应该思考的是,不是每个人都能享受这些成果,而很多无辜的人正因为这些争夺而失去了生活。在这片土地上,每一次脚步踏下的声音,都似乎是在呼唤着平静,而不是永恒的地狱火海。
因此,无论我们的未来如何走向,只要我们还能聆听那颗心灵深处的声音,我们就不会忘记这里曾经发生过什么,更不会忽略它现在所承载的情感。而当今时代,对于这样一个拥有如此丰富历史遗产的地方来说,最重要的事情或许就是尊重它,让它继续闪耀,就像它曾经那样照亮整个宇宙一样。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为什么有人会说:“我并不希望任何一种形式的心灵力量能够摧毁任何地方。”
责任编辑:童心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