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数据驱动四年级历史故事州官放火百姓点灯的数字对比
在北宋时期,有一位名叫田登的州太守,他因心胸狭隘和蛮横而闻名。由于他的名字“田登”,他禁止州内百姓说出任何与“登”同音的字。这一忌讳有着深远的来历。
蒲田村,这个依山傍水、方圆几千里的美丽村庄,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这里的大部分土地归于一个富翁——田百万所有。尽管这位老地主没有子嗣,但他花重金请风水师和算命高人,为自己早日得子并为儿子早日升官晋爵祈求福佑。他最终得到了一个儿子,并将其取名为“田登”。这个名字据说意味着晚年的成功和财富。
然而,实际上,“田登”是个顽劣的小男孩。他因为身材矮胖和小眼睛,而被别人取笑称作“凳子”。为了避免这种侮辱,他向父亲请求:“他们都拿‘凳子’取笑我,我长大后一定让每个人都不再提及这个字。”于是,当他成为太守后,便下令不许州内的人说出与“登”同音的字,只能用替代词汇,如将灯心草称为开心草,将灯台称为亮托等。
如果有人触犯了这一禁令,他们会被判罪甚至加以惩罚。一次,一名仆人因闭灯而触犯了这一规则,被捕并遭受五十大板之刑。此事件使得整个州府都害怕提及太守的名字,而元宵节期间,当官方宣布放三天火时(意指放三天花灯),告示中使用了“火”的字眼,以避免触犯太守忌讳。
告示中的文字让外地客人以为官府要放火,因此纷纷离开。而当地百姓更是愤怒,因为他们已经厌恶太守的无理要求。这次事件成为了流传至今的一个典故,即"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形容统治者任意行事却限制人民自由,也用来形容自己可以做什么,却严格要求别人做什么。在《老学庵笔记》中也有这样的记载:“本州依例放火三日。”此事件也体现了当时社会阶层差异以及权力滥用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