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历史

八年级上册历史资料人教版2022探索谈经典故中的物品故事

自古以来,汉武帝就接受了董仲舒、公孙弘等人的建议,立儒学为官学。从此以后,对儒学的研究被称作经学,即研究经典之学。那个时代的儒学主要有五部经典:《诗》、《书》、《礼》、《易》、《春秋》,这就是我国最初的五经,还有《论语》、《孝经》等书,也是儒生必读之书。这些经典含义深奥,文字简洁,因此需要系统地解释才能理解。

在解释过程中,不同的人对同一部经文会有不同的解释,这样就形成了不同的门派,比如对于《易经》的解释,就有多种,如《京氏易》和《丘氏易》等。此时各个门派之间存在严重壁垒,有时还会发生辩论。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汉宣帝在甘露三年(前51年)在石渠阁召开了一次专门会议,让儒生们来讲述五经的异同,并且通过讨论决定谁胜谁负,如果胜者则被增立为博士,在中央太初传授本门知识。而私下里也常常互相讨论,以胜者为荣。

到了元帝时期,石显开始专权,他是一位宦官,但因为缺乏名声,所以既要陷害忠良,又要拉拢一些出身于儒家的官僚和学士。一些只追求个人利益的儒生为了追求功名富贵,也愿意投靠石显,其中一个例子就是五鹿充宗。他擅长于研究梁丘易(又称丘氏易),并著有一本叫做《丘氏易略说》的书,其巧合的是元帝也喜欢这方面的内容。

当他成为少府的一位官员后,因为自己的口才和地位,他开始向朝中的大臣和其他 儒生挑战要求辩论关于《易经》的内容。在那时候,没有人敢与他争辩,只能表面应付,因为他们都害怕在谈话中不慎得罪他,从而影响自己的仕途或招致杀身之祸。因此,五鹿充宗认为自己比别人更懂得历史,更高兴自己在朝廷中的地位,而元帝也非常欣赏他的能力。

然而,当朝臣们看不下他的骄傲态度,他们便向元帝推荐让朱云与五鹿充宗进行辩论。这场辩论受到元帝高度重视,因为他喜爱文学和哲理讨论,并希望见识到最好的智慧展示出来。当朱云被召入宫后,他表现出了非凡的风度自如,与皇上及群臣交谈。他虽然年轻,但却已经深谙世事,是当时众所周知的大人物之一。

最后经过连续几轮对决,最终结果是朱云每次都赢得了比赛,而不是像预期那样由朱云输给五鹿充宗,这让整个宫廷都感到惊讶,同时也是一个美好的故事流传下来。而这个故事,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夺席谈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