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汉字古籍考古简史
自汉武帝接受董仲舒、公孙弘等建议,立儒学为官学后,对经学的研究被称为研究经典之学。五经《诗》、《书》、《礼》、《易》、《春秋》,以及《论语》、《孝经》,是儒生必读之书。这些经典含有深奥的意义和简洁的文字,需要系统讲解方能理解。
在讲解过程中,对同一部经,有不同人的解释,便形成了不同的门派,如对《易经》的解释便有多种家传。不同门派之间存在壁垒,常发生辩论。汉宣帝在甘露三年召开会议,由儒生讲述五经异同,互相讨论,以胜者增立博士职位于中央太学。
元帝时期,石显专权,他拉拢了一些唯利是图的儒生,其中之一是五鹿充宗。他擅长《梁丘易》,著有《丘氏易略说》,并且得到了元帝青睐。
然而,这个时候出现了一场谈经比赛:朱云与五鹿充宗辩论。在这次辩论中,如果任何一方理屈词穷,就必须退席坐到下首去。经过五轮辩论,朱云不仅未败,还让出上座给对方,每次都让步给他。这场谈经成为轰动朝野的一大事件,不仅因为朱云的高风亮节,也因为他以智慧打败了依仗权势的人物。
但这种光鲜亮丽的事迹很快就因政治斗争而尘封。不久之后,朱云竟被诬陷下狱,但他的事迹仍然流传至今,为人们提供了一个关于勇于挑战权势、坚持正义的美好故事。而这场夺席谈经也成为了历史上的佳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