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初中历史问答题1000道夺席谈经典故物品
自古以来,汉武帝就接受了董仲舒和公孙弘的建议,将儒学立为官学。从那时起,对儒学的研究被称作经学,即研究经典之学。那个时代,儒学的经典主要有五部:《诗》、《书》、《礼》、《易》和《春秋》,这就是我国最初的五经。此外,还有《论语》、《孝经》的书籍也是儒生必读之物。这些古老而深奥的文本充满了简洁而含蓄的情感,需要通过系统化地解释才能被人理解。
在这些解释中,对同一部经典,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见解,这就形成了不同的门派,就像对《易经》的解释,有着多种各异的家传,如《京氏易》和《丘氏易》等。这些不同门派之间往往存在壁垒森严,并且常常发生辩论。在这种情况下,汉宣帝在甘露三年(前51年)召开了一次专门会议,让儒生们讨论五经中的异同点。不仅如此,他们还相互讨论,以胜者为荣。
元帝时期,石显掌握了大权。他虽然只是一名宦官,但由于他缺乏士林中的名声,他既要陷害忠良,也试图拉拢那些出身于儒家的官僚和学者。一部分为了个人利益而行动的一些儒生也乐于投靠石显,其中一个就是五鹿充宗。他的字是君孟,他聪明狡猾、善于言辞,并专攻梁丘易(又称丘氏易),著有一本叫做《丘氏易略说》的书。而幸运的是元帝也喜欢这一门学校。
当他投靠石显后,他成了少府这个职位上的官员(负责山林河海税收,是皇室专用财产之一,也是九卿之一)。凭借自己的口才和位置,他成了石显的心腹,在朝廷中不断挑战其他人的智慧要求他们进行关于《易经》的辩论。在朝堂上,大臣们以及其他儒生都畏惧他的权势,都不敢与他正面交锋,只是在表面上应付一下以避免得罪他,从而影响自己的仕途或招致杀身之祸。五鹿充宗以为自己比别人更懂得天文学,所以自然觉得自己高高在上,而元帝也非常高兴。
然而,当朝臣们看不下他的傲慢态度时,他们向元帝推荐让朱云去辩驳他。当时朱云进入宫廷后,被选来与五鹿充宗进行辩论,因为元帝喜欢谈论哲理并希望看到朱云获胜,因此立即命令将朱云召入宫中。
朱云原名游,是鲁国人,以其气节著称。他曾是一个豪侠主义者,最看不起依仗权势的人。但四十岁之后,他开始潜心研读圣贤书籍,先学习了 《易經》,然后拜萧望之为师学习 《論語》,并能融会贯通成为当时最杰出的思想家之一。当代许多人都尊敬他。
辩论结束后,无数围观群众拍手称快,都说:“你把角子给折断啦!”意思是说尽管你的头顶长角,但你的理性还是无法站稳。而元帝对朱云风度翩翩、谈吐非凡感到十分钦佩,便任命朱云担任博士一职。但遗憾的是,由于那些嫉妒或因误报导致诬陷,一段时间内没有再见到他的踪迹,一直到终结皇统后的最后几年人们才听闻此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