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元朝仅五年天顺帝在位最短
天顺帝(元朝第7代皇帝,1320年—1328年),名阿速吉八,是蒙古帝国第11代大汗,也孙铁木儿与八不罕皇后的长子。泰定元年(1324年)三月二十日,被册封为皇太子。在做太子期间,泰定帝曾让人将《帝范》翻译为蒙古文,更名《皇图大训》,让太子阅读。
致和元年(1328年)七月初十日,泰定帝在上都病逝后,由丞相倒剌沙专权自用,但仍迟迟不立年幼的太子阿速吉八即位。同月,倒剌沙在上都拥立9岁的皇太子阿速吉八为皇帝,改元“天顺”。此举导致了“两都之战”。
双方经过多次战争,一开始双方互有胜负,最终大都朝廷逐渐占据军事优势。天顺元年(1328年)十月十三日,大都朝廷的军队包围上都,丞相倒剌沙等大臣奉皇帝宝出降,而倒剌沙最终被杀。
关于阿速吉八的下落,无汉文史料记载。而据《黄金史》、《恒河之流》等蒙文史料记载,他死于此战乱。而据藏文史料《红史》记载,他是齐王月鲁帖木儿所杀。
天顺帝无庙号和谥号,在历史上以其在位时间最短而著称。他的人物生平和历史评价由清朝及之后的学者如曾廉、毕沅、邵远平、魏源等人进行记录和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