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思明农业文明丝绸之路上的行走种子谈谈对世界历史的理解
王思明:农业文明的传播——从丝绸之路到全球化的种子
中国是世界农业发祥地和起源中心之一,农作物是中国向域外国家输出的主要内容。谈谈对世界历史的理解,我们可以看到,农业交流通过陆海“丝绸之路”展开之后,就像种子一样,将中国的农业文明传播四方,同时也带动着世界农业文明不断演绎。
中华农耕文化不仅奠定了中华文明的基础,而且围绕农业生产诞生的物质、精神文化,也通过不同的扩散方式进而影响世界。陆海“丝绸之路”是所有扩散方式的渠道。虽然不同的农业交流内容走向世界的时间各有差异,但无一例外地对世界农业文明乃至世界历史进程产生了重大影响,共同交织构建了世界农业文明的全球化。
中国作为中原大地,是古代中外交流最重要的一环,肩负着演绎世界农业文明的重任。而这些交流又都是通过陆海“丝绸之路”展开,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丝绸之路”是中外交流的大桥梁。
“四大发明”的其中两个——稻、大豆,对人类生存和发展贡献巨大。稻产自中国,其传播地成为全球化早期受益者。大豆则在汉代之前,在南方地区尚未知,大豆在1世纪到15世纪的地理大发现之间传入印度尼西亚等东南亚地区。大豆不仅丰富副产品,还被称为“二十世纪全世界之大工艺”。
茶叶也是我国古代对食品的一次性变革,它们利用技术中的一次性的变革。我国制茶技术从唐始外传,首先传到的国家是日本。此后,又经由隐元大师东渡日本,再次将压制茶叶方法带入日本,并且至今仍然受到尊敬。在西方,则以欧洲为主导,以其独特风格与品味,使得茶饮成为了国际文化通信的一个重要媒介。
因此,无论是在亚洲、非洲还是欧洲,每一个地方都有着深刻体会于这段悠久而伟大的故事。这正如同我们今天所说的,“一带一路”,它不仅是一条经济命脉,更是一股推动时代发展、促进人心相通的大潮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