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孤独的学子茕茕孑立与历史资料初中七年级下册中的故事融合
茕茕孑立:孤独的影子,形影相吊。成语解析:茕茕指孤独无依;孑立,形容人或物单独无助;形象地描述一个人只有自己的身影陪伴,没有他人的慰藉和支持。这种孤独感往往伴随着深深的忧愁和无依无靠。
出处:晋代诗人李密在《陈情表》中用“茕茕孑立”来形容自己从小失去父母,无依赖之举,而他的祖母刘氏是唯一照顾他的亲人。这段经历让他明白了孝顺父母的重要性,也体现了当时社会对孝道的强调。
发音:qióng qióng jiélì
成语故事:
在历史上,东吴被晋朝统一后,为了巩固统治,晋武帝司马炎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其中包括广揽贤能,即笼络并利用有才华的人才。此举旨在确保他们既不会成为敌手也不会给国家带来威胁,同时提倡以孝治天下,以此作为伦理准则。
故事中的李密,是一个西蜀地方官员,他因故国难忘,不愿意离开故土而推辞了多次入仕机会。面对司马炎的坚持和压力,他写下了《陈情表》,向皇帝表达了自己幼年丧父、母亲改嫁,由祖母抚养长大的经历,以及他对待祖母的情谊。他请求先尽孝再尽忠,这份情感与责任使得司马炎感到动容,最终同意他的请求,让他先照顾老祖母,然后再考虑其政治职务。
这段故事不仅展示了古代人们对于家庭责任和孝道的重视,更反映出君主对于臣子的感情细腻与理解。在这样的背景下,“茕茕孑立”的含义不仅是个人孤独,更包含着社会对家庭纽带价值的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