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背后的权谋揭秘如何影响中国历史的重臣篡位事件
在那寒冷的冬季,蜀汉第二次北伐开始,但由于粮食短缺,再次未能取得胜利。建兴七年(229),第三次北伐展开,诸葛亮派大将陈式攻打魏国的武都和阴平。魏的雍州刺史郭淮带领军队前来抵抗,诸葛亮亲自出征,最终取得了两郡的胜利。在此过程中,东州和益州集团中的重要人物李严并未参与,这无疑会引起他的不满。
李严在诸葛亮进行北伐期间,也没有闲着,他积极策划对曹魏降将孟达的招降,并写信给孟达说:“我与孔明同受刘备托孤之重,有深切的心事和沉重的责任,我渴望找到一个可靠的伙伴。”这表明他一直把自己与诸葛亮并列为托孤大臣这一地位视为至关重要,同时也承担着相应的心理压力。但是,在蜀汉三次北伐中,没有一次让他有机会参与,这必然激发了他的不满。他除了通过信件表达不满,还采取另一种方式回击诸葛亮长期排斥他的行为。
有一封信里,他劝诫诸葛亮应该接受九锡、进爵称王,这类似于孙权劝曹操称帝,但又难以判断他是在嘲讽还是真心建议。这一举动无疑让诸葛亮清晰了解到李严并不怀好意,因此拒绝了这一提议:我本是一个东方的小小下士,被误用在先帝身边,现在位极人臣,享受百亿禄赐,如果能成功讨伐贼寇而还归故土,与子孙并升,那便值得再受十个杀身之祯;何况现在这种九邪的事情?
然而,尽管如此,不知为何后面的言辞却显得有些矛盾。他似乎已经心满意足于目前的地位,却又突然提出了接受“国”职位,就像是那个时代的人臣能够达到顶峰一样。这个态度与他之前表现出的谨慎谦恭相去甚远,但我认为这才是真正反映了他的性格和思想——虽然拒绝了李严的建议,却不可避免流露出了自傲甚至漠视刘禅的情绪。
陈寿评价道:“其素志欲龙骧虎视、苞括四海,而退欲跨陵边疆、震荡宇内。”这是指他生平抱负追求的是“进欲龙骧虎视、苞括四海”,退则“跨陵边疆、震荡宇内”。即使到了最后,他依旧坚持这样的态度,对自己的评价也是非常高昂,当世无人能及。
建兴八年(230),魏的大将军曹真三路攻蜀,而蜀汉则由司马懿等人率兵迎战。当时李严想要西征,他要求平主督守汉中,但是当时的情况是这样的:
去年臣欲西征,欲令平主督汉中,平说司马懿等开府辟召。臣知平鄙情,欲因行之际逼臣取利也,是以表平子丰督主江州,以取一时之务。
看起来就像是在借口上做文章,让他们觉得这是一个可以从中牟取个人利益的时候,所以趁机提出要成为江州都督。而实际情况呢?正如后来的发展所示,只不过是一个借口,用来试图迫使别人给予自己相同待遇,因为这样才能得到更多实质上的权力。此刻,看似随便拿出来的一个例子,其实正是为了表达自己的立场,即要求被授予相同待遇,以获得与自己同列为托孤重臣的地位和待遇。而且,从这个角度看,我们可以推测出,在整个历史事件中的每一步,都充满了各种复杂的情感纠缠以及权力的博弈斗争,每一步都是为了维护自身的地位或者扩大影响力而进行的一系列策略布局。而最终,无论如何,一切都围绕着保持政权稳定化解内部矛盾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