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氏垂帘听政百世的皇后书写历史故事成语于社会舞台
曹后一生,经历了北宋两次变法。尽管身为女子,她的角色受到限制,但在士大夫争斗朝廷时,她却致力于保全双方精锐,为子孙留下声名卓著的人才。她的远见让后世难以忽视她对国家长远发展的贡献。
宋仁宗有三个皇后:第一个郭皇后是“包办婚姻”,垂帘听政太后的死去,他就找理由废去了皇后;第三个是深受宠爱的张贵妃,不幸早亡,仁宗思念之下追封为后。而真正陪伴他大半帝王生涯的是第二任皇后曹氏。
在北宋,许多皇后和妃子系出平民,有些娘家,对宫中的女性来说,并非总是好事。外戚干政,是所有帝王都小心提防的。曹皇后的家族背景显赫,是北宋开国名将曹彬孙女,她不愿重演历代皇家悲剧。大多数时候,她温柔简朴,最喜欢带宫女妃嫔在宫里种庄稼、养蚕。她终其一生,不单独与娘家人见面,即使亲弟弟曹佾也不例外。
册封当天,她叔叔曹琮上奏辞谢恩赏:“我既然成为了您的亲属,就不应该再受恩典。”另一个亲戚曹仪也自请辞去军职。在朝中,曹家的影响力并不强,而在後宮中,皇后的地位并未被挑战。
1048年正月十八日,当侍卫叛乱闯入後宮杀人时,让仁宗感到紧张的是她头脑清醒,将宫门严守,并派心腹调救兵、预备救火——这一举措非常聪明,是她的预见,使叛贼们纵火烧宫计划流产,“夜半平宫乱”显示了她将门之女非凡胆识,让仁宗佩服。
1063年,仁宗去世时,她就在他身边众人嚎啕大哭之后忍泪而起下令封锁死讯,一直装做仁宗在世样子。她最担忧的事就是“一言堂”。政策上的劝说宣告无效,她转而致力于人事问题,以此维系朝政平衡,不至于出现向改革派一边倒的情形。
1079年,在乌台诗案爆发之后,当病榻前对即将失去苏轼命运的神宗说:“当初仁宗得到苏轼等兄弟,我高兴地说‘我替子孙觅得了两个宰相之才’现在苏轼入狱,你怎知不是仇人中伤呢?”因此苏轼得以保全。当同样遭到众矢之中的王安石时,也叮嘱神宗:“如果你真爱惜人才,不如让他暂离京外任。”六年之后,神宗也抱憾而逝,其祖母高后垂帘听政。但高后的统治方式与 曾祖母不同,没有宽大的胸襟和冷静头脑,只全面否定了王安石变法。一来二往,无论是哲宗还是小皇帝,都无法避免不断加深党争和修正“国是”的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