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故事

上海京剧院建院45周年演唱会谭富英的艺术品质在物品上展现

在我国戏曲艺术的宝库中,有一位著名的京剧表演艺术家,他便是谭富英。谭富英于1906年出生于湖北武昌,是一大家族中的成员,祖父为谭鑫培,父亲为谭小培。他自幼耳濡目染,深受其父辈的影响,并且在他的教导下学习了京剧。

后来,谭富英进入了富连成科班,在那里他向萧长华、王喜秀、雷喜福等学艺,并且专攻老生角色。在严格的指导下,他打下了坚实的艺术基础。他擅长用“把戏”来表演,并继承了自己的父亲和老师余叔岩教授给他的风格,这使得他形成了一种独特的艺术风格,被誉为新谭派的一员。

在上海天蟾舞台上,他与雪艳琴合作演出了电影《四郎探母》,这是中国第一部完整情节的大型京剧电影。解放后,他主持整理改编传统剧目《将相和》,并与裘盛戎密切合作成功地进行演出。在1952年的全国戏曲观摩演出大会上,他们赢得了一次奖项。此外,他还与张君秋、裘盛戎共同创作了一些经典作品,如《大、探、二》。

建国十周年时期,谭富英又与马连良等人合作制作了多部京剧影片,其中包括《群英会》、《借东风》,这些作品都留下了珍贵的文化遗产。随着时间的推移,谭富英逐渐完善了自己的表演风格,并进入到了职业上的巅峰之处。

他的嗓音脆亮而丰神秀美,同时身段灵活、大方自然。由于曾经专攻武生角色,现在他更擅长扮演正气凛然刚烈人物。他以简洁明快洗练的声音,以及朴实自然不求工之韵味,为人们所赞赏。而他对每一幕每一个角色的精准把握,让观众仿佛置身于古代战场或宫廷之间,与历史沐浴同尘。

尽管1964年因病退出舞台,但他的精神气质和对艺术认真的态度仍然成为我们追求卓越的一个榜样。作为北京京剧团(现北京京剧院)的副团长之一,他也培养出了许多优秀学生,如高宝贤、孙岳、李崇善及其子谭元寿等。这位传奇性的老生,不仅留给我们无数难忘回忆,也让我们的传统文化更加繁荣昌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