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历史朝代及帝王表中我们是否曾深思过军事理论的鼻祖克劳塞维茨
在一位普鲁士将军于1831年11月16日因霍乱去世之际,世界并未忘记这位著名的军事理论家——《战争论》的作者卡尔·冯·克劳塞维茨。他的生平与工作不仅影响了19世纪的欧洲,还深远地塑造了现代战争理论。
1780年,克劳塞维茨出生于一个税务官家庭,他从小对军事充满热情。在12岁时,他便加入了普鲁士军队,并在13岁时参加了与法国的战役,不久便晋升为少尉。1801年,他进入柏林陆军大学深造,在那里他勤奋学习和思考,获得校长沙恩霍尔斯特将军的赏识。
随后,他被推荐到奥古斯特亲王部队担任副官。在反法同盟中,与拿破仑的军队交战。他在耶拿和奥尔施塔特两场著名战役中失利,被俘后又被释放回国。返回后,他积极参与改革,并呼吁更新陈旧的军事制度。
1810年,克劳塞维茨成为柏林陆军大学教官期间编写《軍事訓練概論》等著作,并教授普鲁士王太子关于軍事课程。在1812年 普鲁士国王与拿破仑结盟后,克劳塞维茨辞职加入反抗拿破仑的人们。他再次回到普鲁士并开始研究战争理论;1818年,当选为柏林軍官學校校長並晉升為將軍,這一年他38歲;在任12年的时间里致力於軍事理論與戰爭史研究,並撰寫多篇文章。
法国大革命、历次拿破仑战争以及19世纪初期各国民族解放运动,对他的世界观和军事观产生了决定性的影响。尽管他批评封建主义,但他的思想也包含着资产阶级、中庸思想,以及某些民族主义和 militarism元素。他基于康德、费希特及黑格尔哲学,将唯心主义作为分析现象发展基础的一种视角进行探讨。
其主要著作是《战争论》,其中最重要的是指出“战争是一种工具”,并且认为“主导方面是本身”、“以剑代表但不以此就停止思考”。列宁高度评价这一点,但同时指出,由于没有揭示社会动力的阶级斗争属性,使得他的论述无法阐明侵略性或正义性问题。
作为第一个西方人提出实施原则如最大限度使用全部力量、集中兵力、发挥突然性等,这对于现代战略学有着巨大的贡献。此外,他强调精神因素,如统帅才能、武德及其民族精神,也是他对历史遗产的大补充。但由于过分夸大统帅作用而忽视民众决策作用,因此未能完全认识精神因素真正源泉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