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京古城门中我们能发现哪些二十四节气的元素呢这不仅是一段历史故事也非常适合四年级的小朋友来讲述
在北京城的历史与二十四节气的深厚文化内涵中,我们可以探寻古人如何将农耕文化的代表——二十四节气融入城市规划和命名之中。明清两代都城北京城中的城门,若从地图上结合实际位置感受一下,就能发现二十四节气是多么巧妙地影响了城门的命名和功能设置。
朝阳之门:春回大地,万物复苏
在中国古代都城规划设计中,季节元素常被考虑在其中,这与许多城市呈方形有关,每个方向代表一个季节,一年四季走一圈。东汉洛阳城就是这样的例子,其十一座城门铭文中可窥见一二。
正阳之门:炽热盛夏,生机勃勃
元大都时期南面正门丽正门,即刻用“丽”字来象征着夏日生机旺盛,再合适不过。永乐皇帝营造北京后,将原南墙向南移动,丽正也由此挪至今日正阳门所处位置。
阜成之门:硕果累累,物阜民丰
北京西线三座元大都时期的旧有城池,最北侧为肃清门,其遗址位于今海淀区学院南路小西門附近。明初移北线后这一区域即被置于外,与其他两座继续使用,其中原西直改称阜成,“阜”取“物阜民丰”,本身就象征秋日里的硕果累累。
德胜安定:秋收冬藏,江河永固
北线不设正中央开设的大型入口,这一点与元大都相同,以及东汉洛阳城北无开设主要原因是其北邻邙山,不像南边水陆交通枢纽,因此皇室居多,而百姓较少涉足此区域。此外,《周易》坎位理论也有关于此方面的情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