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萧何张良韩信三杰谁才是智慧的巅峰他们的聪明之处在于如何应对中国历史各朝代的变迁与皇帝们的治理策略
我曾经在靖难之役中帮助朱棣管理军饷,自比为汉代的萧何。是我的自吹自擂,还是真有本事呢?下面,让我们一起探索历史资料,看看郭资的故事如何发展。
郭资出生于武安,即今日河北邯郸人,在洪武十八年通过科举考试考中进士,并被朝廷委任为试用户部的一个小主事。不久后,他回家守丧,结束了试用期后,被直接转正并实授为户部主事。在这个职位上,他忠诚于职守,不随波逐流,最终在朝堂中获得了不错声誉。
很快,他被提拔为都察院左佥都御史。在此期间,他与当时户部尚书郁新合作,在郁新的推荐下,离开京城前往北平担任左布政使。到达北平后,郭资秘密加入了燕王朱棣的势力。当朱棣发动靖难之役,将北平布政使张昺等人杀死之后,郭资带领官员们投靠朱棣,并大声拥护他,这让朱棣非常高兴,并命令他留守北平辅佐世子朱高炽。
在整个靖难之役期间,虽然朱棣在前线浴血奋战,但是在后方提供物资援助方面,如同汉朝时期萧何筹运粮草一样,由郭资负责。他的工作做得非常好,所以战后他才敢将自己比作萧何。
《明史·列传三十九》记载:“成祖转战三年,资主给军饷。及即位,以资为户部尚书,掌北平布政司。”等到朱棣成为永乐皇帝之后,用郭资担任户部尚书和掌管北京建设。而到了仁宗继位时,让他兼任太子宾客,但不久就因为年老体衰辞官养老直至宣德四年再次被起用。他依旧显示出管理财务的天赋,使得整个人手中的账目清晰、条理分明。
最终,在宣德八年的十二月份去世时,他享年七十三岁,被追赠汤阴伯,同时让他的儿子也来到户部担任广东清吏司主事。作为一名官员,他以清廉、勤奋、谨慎著称,从洪武到宣德,从青年到老年,都将国事当家计对待,没有私欲。他去世那天,没有多余金钱,只剩清廉可见,是大明王朝的一名极具威望的臣子。